再用前韵

我生垂四十,两鬓抽素发。

声色不挂眼,岂羡凌波袜。

唯有学道心,了不见超越。

何由插羽翰,往造金门谒。

反观金水性,端似天边月。

本从无中来,一物肇恍惚。

玉兔吐寒光,琪树遥清樾。

亭亭照八纮,圆影射沧渤。

斯言世岂闻,轻泄恐天罚。

吁嗟夸毗子,自分无仙骨。

徇财析秋毫,嗜酒醉深窟。

一迷不复返,长病如中暍。

空存玄牝门,金枢已摧阙。

犹为儿女计,白首恋簪笏。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翻译

我已接近四十岁,两鬓开始出现白发。
不再追求声色之娱,怎会羡慕华丽的舞鞋。
只有修道之心,让我超脱世俗,无欲超越。
如何能插上翅膀,前往金门拜见仙人。
反思金水的特性,如同天边明亮的月亮。
万物皆源于虚无,一切始于恍惚之间。
月光如玉兔般寒冷,照亮远方的琪树和清荫。
月光普照八荒,映照着广阔的沧海和渤澥。
这样的言论世间罕见,轻易泄露恐遭天谴。
唉,夸毗子啊,自知没有成仙的资质。
他为了财富,连微小的利益都计较,沉溺于酒乡。
一旦迷失,便无法回头,长久患病,如同中暑。
空有修炼的门径,但通往金门的枢轴已损毁。
他还为子女操劳,直到白头还眷恋官位和权杖。

注释

垂四十:接近四十岁。
两鬓:鬓角。
声色:声乐与容貌。
凌波袜:形容华丽的舞鞋。
学道心:修道之心。
超越:超脱。
插羽翰:插翅飞翔。
金门:仙境。
金水性:金属性质的水,比喻月亮。
天边月:明亮的月亮。
无中来:虚无中产生。
肇恍惚:起源于恍惚。
玉兔:指月亮。
琪树:神话中的仙树。
清樾:清凉的树荫。
八纮:八方。
沧渤:大海。
斯言:这样的言论。
轻泄:轻易泄露。
夸毗子:古人名,此处借指某人。
仙骨:成仙的资质。
徇财:追逐财富。
析秋毫:连细微利益也不放过。
中暍:中暑。
空存:空有。
玄牝门:修炼的门径。
金枢:通往仙境的关键。
摧阙:损毁。
恋簪笏:眷恋官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再用前韵》,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老去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首句“我生垂四十,两鬓抽素发”描绘了诗人年华渐逝的景象,感叹岁月无情。接着,“声色不挂眼,岂羡凌波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羡慕世俗繁华的生活态度。

诗人强调内心的修炼,“唯有学道心,了不见超越”,表明他专注于修道,追求精神上的超越。然而,“何由插羽翰,往造金门谒”又流露出对仙道的向往,希望能有机会拜访仙界。

“反观金水性,端似天边月”运用比喻,表达对自然界的感悟,认为金水(银河)如同天边的明月,暗示着宇宙的深远与神秘。诗人进一步阐述万物皆源于虚无,“一物肇恍惚”,并以月亮和玉兔、琪树等意象描绘出仙境的清幽。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斯言世岂闻,轻泄恐天罚”,暗示自己不敢轻易透露仙道之秘,担心会受到上天的责罚。他自嘲没有成为仙人的资质,指出自己沉迷于财富和酒色,导致迷失不返,“一迷不复返,长病如中暍”。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仍有对道的追求,但身体已衰,“空存玄牝门,金枢已摧阙”,意味着生命的根基已经动摇。他仍牵挂家人,即使白头仍眷恋仕途,“犹为儿女计,白首恋簪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义和世俗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与执着的矛盾情感。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用前韵

少年读书时,人谓未可量。

及乎泛官海,慄慄乘危航。

帆开风不顺,四望何淼茫。

为郎首已白,安能笑冯唐。

缅观乾坤大,分明一战场。

何异两虎斗,大小终死伤。

所嗟在诛求,舐米不止糠。

穷氓愁叹声,深秋听蛩螀。

皇穹未悔祸,尚纵兵戈猖。

遂令四海人,冥行日伥伥。

得非宿世业,今生来共偿。

否极泰自至,君臣严陛堂。

肯为阮籍醉,忍效接舆狂。

似闻申甫生,天遣佐宣王。

一展活国手,疾危救在肓。

庶几富斯民,家家有馀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再用前韵以谢诸公见答之什

三贤富文词,献笑发其端。

瓦砾换琼瑶,光照窗几寒。

荧煌句中眼,真透祖师关。

孺子或可教,倾倒无用悭。

嗟余腹空虚,思苦言亦艰。

岂如新诗章,字字珠走槃。

同门法禁严,欲往心未安。

跬步乃千里,髣髴闻笑言。

凭谁写胸臆,锦囊去复还。

步海吾岂惮,波澜时一观。

形式: 古风

再用南伯韵(其三)

同僚多绝识,囧囧秋月明。

遨游但诗酒,颇慰薄宦情。

否极泰将来,天衢看汇征。

顾我老无用,敢附青云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再用南伯韵(其一)

乾坤谁整顿,世乏英雄姿。

陛下求贤切,焦劳见宵衣。

草茅岂无人,耕两钓寒漪。

如何一终星,坐视戎马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