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碧玉千峰诗

道在穹壤间,如日照万国。

淳乾再中天,斯文荷申锡。

惟时朱夫子,一柱擎天力。

勉斋妙心传,月印寒潭碧。

东野正始音,绝唱未易续。

昕庭万言对,珠玑灿盈掬。

一麾压南州,寒谷回春燠。

煌煌漳水珠,照耀昆山玉。

美哉巽斋守,杰构捐金钱。

横经踞皋比,冠剑来三千。

贤侯揭新扁,伟观还当年。

孰能踵公武,名盖东南天。

经畬望有秋,譬彼田舍翁。

学道犹学医,百脉期疏通。

立身尚名节,峻峙千仞峰。

勉哉蹈前修,毋与流俗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颜颐仲所作,名为《和碧玉千峰诗》。全诗以“道”为主题,从宇宙万物到人文精神,再到个人修为,层层递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首句“道在穹壤间,如日照万国”,开篇即以“道”为起点,将自然界的广袤与人类文明的光辉相联结,形象地描绘出“道”的普遍性和普照性。接下来,“淳乾再中天,斯文荷申锡”进一步阐述了“道”的内在力量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强调了“道”的永恒价值和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惟时朱夫子,一柱擎天力”一句,提到了朱熹,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象征着“道”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其影响力如同支柱般支撑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大厦。随后,“勉斋妙心传,月印寒潭碧”则通过比喻手法,赞美了朱熹弟子的智慧与教诲,如同明月映照在清澈的寒潭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东野正始音,绝唱未易续”提到的是韩愈,作为唐代文学家,其作品被视为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其思想和艺术成就难以被后来者超越。这一句表达了对韩愈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

“昕庭万言对,珠玑灿盈掬”描绘了学者们在明亮的晨光中讨论学问的情景,比喻他们的言论如同璀璨的珍珠,充满了智慧与光芒。

“一麾压南州,寒谷回春燠”描述了官员治理地方,使荒凉之地焕发生机,比喻其政绩卓著,如同春风吹拂,温暖了寒冷的山谷。

“煌煌漳水珠,照耀昆山玉”以漳水之珠和昆山之玉为喻,赞美了地方的繁荣景象和文化的璀璨。

“美哉巽斋守,杰构捐金钱”赞扬了巽斋(可能指某位官员或学者)的高尚品德和慷慨行为,捐钱建造宏伟建筑,体现了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对文化的重视。

“横经踞皋比,冠剑来三千”描绘了学者们聚集一堂,讨论学问的场景,冠剑代表了学者们的尊严和身份。

“贤侯揭新扁,伟观还当年”提到地方官员(贤侯)为新建的建筑揭幕,展现了其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和重视。

“孰能踵公武,名盖东南天”表达了对能够继承前辈功绩,名声盖过东南地区的人物的期待。

“经畬望有秋,譬彼田舍翁”以农事为喻,说明了通过努力耕耘,会有丰收的希望,类比于学者通过勤奋学习,终有所成。

“学道犹学医,百脉期疏通”将学习之道比作医学,强调了通过学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立身尚名节,峻峙千仞峰”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比喻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同高耸入云的山峰,令人敬仰。

“勉哉蹈前修,毋与流俗同”鼓励人们效仿先贤,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表达了对个人道德操守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道”的探讨,以及对历史人物、文化活动、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收录诗词(4)

颜颐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茅山

玉肺空浮巳字山,五门不锁洞天宽。

紫花可饵秋寻朮,红焰难埋夜见丹。

画出一牛方水草,飞来三鹄各峰峦。

仙踪寂寞高风远,谁为先生指额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茅山刘书记游南岳

忆共住华阳,晴蓝紫朮香。

空山今诣阙,吾子亦游方。

草露双芒屦,丹经一布囊。

好登祝融顶,红橘迸扶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杨休文

溪园雪凝古梅枝,我逐归云子到时。

交一臂间迟面见,乃千里外话心期。

人缘至此犹难合,天意其然欲对移。

拟办瘦藤闻束担,有何山水未经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舟中寄涧谷

秋风四起秋云薄,客怀颇欠商量著。

浅滩胶舟石荦确,欲进不可退难却。

蘋蓼妆成秋绰约,独倚晚风吟思涸。

故人云锦自天落,一纸模糊万金药。

上言相思下离索,勾引莼鲈味逾恶。

吾心孤云身野鹤,到此方知出山错。

归理绿蓑更青蒻,何处方舟无杜若。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