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武毅继光(其二)

素服狐狸泣请盟,无端移镇岭南行。

试看贡市通如故,可惜车营制渐更。

检点巾袍皆血污,登临山海又诗成。

老来卧疾无医药,别室孤儿半死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戚武毅继光的将军在岭南任职时的复杂心境与遭遇。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将军面对政治变动、生活困顿以及家庭困境的多重挑战。

首句“素服狐狸泣请盟”,以“素服”象征将军的朴素、正直,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在某种政治斗争中处于劣势,被迫与敌人达成某种形式的和解或结盟。狐狸在这里作为拟人化的形象,代表了狡猾、善于变通的角色,暗示了将军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不得不采取灵活策略。

“无端移镇岭南行”则表达了将军被调往岭南任职的意外与无奈,岭南地区在古代往往被视为边远之地,这一调动可能意味着他的政治生涯出现了转折。

“试看贡市通如故,可惜车营制渐更”两句对比鲜明,前句“贡市通如故”表明当地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依然顺畅,体现了将军任职期间对地方经济的维护;后句“车营制渐更”则暗示了政治体制的变化,可能涉及军事制度的调整,这种变化对将军而言可能是不利的。

“检点巾袍皆血污,登临山海又诗成”描绘了将军在艰难环境中仍然保持创作的热情,即使衣衫不整、生活困苦,仍能写出反映自己心情与所见所感的诗歌。这既是对个人坚韧精神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艺术追求。

最后,“老来卧疾无医药,别室孤儿半死生”揭示了将军晚年身体状况不佳,且家庭成员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深刻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戚武毅继光将军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多面形象,以及他对国家、家庭的深切关怀和不屈的精神。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俞武襄大猷

戚家军,戚家军,军声恫贼呵风云。

猫峒安南盗间起,海氛甚恶无时已。

其来如雨去如风,灭于西者生于东。

东西大小数百战,公也水陆多奇功。

枋国何人抑不叙,幕府攘之自为计。

血肉淋漓换得来,弃置空虚无用地。

偶一失律群叫呶,三予三夺如儿戏。

君门万里臣何言,新鬼故鬼声烦冤。

甲裳一卸剑舞罢,滴露研朱读易轩。

形式: 古风

陈将军第

身兼数器贡明廷,老妪生儿亦宁馨。

上马邹枚能杀贼,闭门绛灌竟通经。

燕云重镇催头白,吴楚名山熨眼青。

叹息故人零落尽,天风莫撼海涛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王襄毅崇古

纳款无如礼遣宜,锡之袍带货居奇。

叛人巳缚中行说,廷议犹争郭药师。

北按部来齐解甲,西迎佛去果留旗。

重开贡市关长保,不用和亲不赂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吴少保兑

缭台崇甓护京畿,战守随心运贼机。

诇敌二旗摩虎穴,寄帑八宝制云衣。

车营法演连珠响,马市威行白棒飞。

断臂可容西部续,黄驼铜佛绝婚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