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次云岸长老

高僧良士总贪閒,虽我同庚不往还。

诗罢谁知勤治圃,斋馀无事只潜山。

亦闻相约来倾盖,久待如何未叩关。

湖上藕花今正发,不妨共戏水云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高僧和有德之人都喜欢清闲,虽然我们同年却很少交往。
写完诗后谁会知道他在勤奋打理菜园,斋戒之余就隐居山中。
我们也曾相约相见,但为何这么久还没来访敲门呢?
湖上的荷花如今正盛开,何不一起在水云之间嬉戏游玩。

注释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出家人。
良士:品德高尚的人。
贪閒:喜好清闲。
同庚:同年出生。
不往还:不常来往。
诗罢:写完诗之后。
治圃:料理菜园。
斋馀:斋戒后的空闲时间。
潜山:隐居山中。
相约:约定见面。
倾盖:初次见面时车盖相交,表示结识新朋友。
叩关:敲门。
湖上藕花:湖中的荷花。
正发:正在盛开。
共戏:一起游玩。
水云间:水边云雾缭绕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与世隔绝,专心修行的生活情景。"高僧良士总贪閒"表明高僧对俗世事务毫不在意,只沉迷于禅定之中;"虽我同庚不往还"则说明诗人与这位高僧虽然同处一个时代,但彼此之间没有往来。接下来的"诗罢谁知勤治圃,斋馀无事只潜山"显示了诗人完成写作后,对于那位专心修行的高僧,除了知道其辛勤地管理着自己的园圃和寺院之外,其余的一切都隐藏在深山中,不为世人所知。

第三句"亦闻相约来倾盖,久待如何未叩关"透露出诗人对那位高僧的期待与等待。他们之间似乎有过约定,但直到现在仍然未见其踪影,门前依旧沉寂。紧接着的"湖上藕花今正发,不妨共戏水云间"则是诗人对那位高僧的邀请,希望能够在湖上的荷花盛开之时,一起嬉戏于水边和云端之间。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生活状态的描写,以及诗人与其之间情感交流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和知音难求的一种渴望。在这平静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中,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情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寄陈叔进

乡里衣冠久不振,后来犹喜有斯人。

曾为蓬岛神仙主,端是储闱羽翼臣。

大节已观能直己,小淹何惜且临民。

君家幸有佳山水,莫向他乡别卜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陈彦邦二首(其二)

不须细细说行藏,四十年来梦一场。

我得放归心已足,君能勇退道尤光。

閒中倍觉林泉好,闹里谁知日月长。

我已与君成二老,更将一节起吾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陈彦邦二首(其一)

自古中兴用实才,正资贤哲共图回。

若为清禁挽不住,亦效衰翁归去来。

幸有江水供笑傲,更邀风月与徘徊。

得閒莫惜频相过,伴我樽前笑口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周子及

回头一别两经秋,喜奉安舆返故丘。

自谓此时须见过,谁知官事不容留。

君游幕府声猷著,我住湖山景趣幽。

出处虽殊心不异,迂程能为一来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