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楚守于伯达

平生闻说于门贵,远业传家见此贤。

妙誉逐风来不竟,美才制锦谅随缘。

一言悟主君须得,百巧成穷我可怜。

坐想临平山下路,小舟如叶月如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一生听说此门高贵,家族传承见到这般贤良。
美好的名声如同风一般难以持久,出众才华想必是随缘而至。
一句话就能启发主公,但百般机巧到头来只觉可怜。
坐在临平山下,想象那月光下的小舟如叶,江面如镜。

注释

平生:一生。
闻说:听说。
于门贵:此门高贵。
远业:家族传承。
见此贤:见到这般贤良。
妙誉:美好的名声。
逐风:如同风一般。
不竟:难以持久。
美才:出众才华。
制锦:编织锦绣。
谅随缘:想必是随缘而至。
一言:一句话。
悟主:启发主公。
君须得:主公需要。
百巧:百般机巧。
成穷:到头来。
可怜:可怜。
坐想:想象。
临平山下:临平山。
小舟如叶:小舟如叶。
月如川:月光下的江面如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和楚守于伯达》。诗中,作者赞扬了于伯达的高贵门第和卓越才华,称其为家族中的贤良之才,赞誉他的名声如同随风传播,才情出众。诗人认为,于伯达的一句话就能启发主人,他的多才多艺即使在困厄中也显得珍贵。最后,诗人想象着与于伯达一同坐在临平山下的路上,欣赏如叶的小舟在月光下的江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友情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流畅,赞美之中寓含深意,展现出诗人对于伯达的深厚友谊和对其人品才学的赞赏。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鲍仲山赋灵岩寺

十年尘土换华颠,一踏山根觉涣然。

下界长江朝胜地,上方大士隐非烟。

览辉已见翔威凤,倚仗何堪照细泉。

暂得诠心适佳处,试抛马箠问枯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鲍判院见寄二首(其二)

当年壮志作三军,扳马曾同幕下宾。

欲试韬钤毗庙算,便期鹰隼出风尘。

暮年岁月嗟残景,一水波涛有故人。

端谓题舆因卜筑,不应佳句尚悲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鲍判院见寄二首(其一)

挂冠十载水云乡,忽奉新诗助发扬。

老境不能寻汗漫,圣时欣服值虞唐。

喜君均佚琳祠乐,愧我初无袜线长。

它日林泉傥相觅,一蓑烟艇洞庭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稳上座

与公缁素两无成,世路低回窘墨绳。

弱羽机缯怀畏避,孤根霜雪厌侵凌。

未须神秀终齐雪,好嘱维摩且判凭。

喜读师诗破尘坌,了如松雪拂人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