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尹台的《中秋对月》描绘了诗人中秋之夜独对明月的情景。首句“四海秋期逢此夕”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团圆佳节的期待和感慨,四海之人同在秋夜赏月,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接着,“九霄月色对长安”暗示了诗人身处异地,遥望京城长安,寄托思乡之情。
“堪怜委地金波动”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金色波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落大地的景象,富有动态美。“未厌沾衣玉露寒”则写出秋夜露水的清凉,增添了诗境的清冷与寂寥。
“兔影才生云母帐,蟾辉忽烂水晶盘”两句,通过描绘月亮映照在云母做的帐幕和如水晶般明亮的夜空,进一步渲染了月色的皎洁和神秘。最后,“悬知永夜关山外,鼓角风凄万幕看”预想远方的边关,想象那里的人们在同样的夜晚,听着凄凉的鼓角声,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离愁别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中秋之夜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战乱中人们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