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叶无咎

百年一梦欲谁何,底事容心强揣摩。

便续渊明归去引,不题工部醉时歌。

故山已恐鹤相怨,陋巷何妨雀可罗。

多谢诗仙唤愁醒,簿书丛里少婆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人生百年如一场梦,究竟要向谁诉说,为何要如此费心猜测。
即使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也不愿写那些描绘醉态的诗歌。
故乡恐怕连鹤都因我离去而抱怨,即便身处简陋小巷,也无妨与雀鸟为伴。
深深感谢诗仙李白唤醒了我的愁绪,让我在繁重的公文堆中少了几分闲适。

注释

百年:一生。
梦:梦境。
欲谁何:想向谁倾诉。
底事:究竟为何。
容心:费心。
揣摩:猜测。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归去引:归隐的引子。
工部:杜甫(唐代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
醉时歌:描绘醉态的诗歌。
故山:故乡。
鹤相怨:鹤儿因主人离去而抱怨。
陋巷:简陋小巷。
雀可罗:雀鸟众多。
诗仙:诗仙李白。
唤愁醒:唤醒愁绪。
簿书:公文。
婆娑:悠闲自在。

鉴赏

此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和答叶无咎》。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首句“百年一梦欲谁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破与放下,百年如梦,不值得过于计较。此处所谓“何”字,含有无奈与释然之情。

接着,“底事容心强揣摩”,则是说尽管内心深处仍存些许牵挂,但也只能勉强自我安慰。这里的“揣摩”二字,形象地表达了心中的不舍与无奈。

第三句“便续渊明归去引,不题工部醉时歌”,诗人提及汉代著名隐士孔融(号称“孔北海”)和晋代的嵇康(别称“嵇中散”),意在表达对古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不题工部醉时歌”则是说诗人虽然也曾有醉酒作乐之举,但却没有留下文字记录。

“故山已恐鹤相怨,陋巷何妨雀可罗”,这里的“故山”指的是诗人心中的归宿之地,即隐逸生活。而“鹤相怨”则形容世间是非之声,诗人希望远离这些纷扰。至于“陋巷”一词,则是对现实环境的不满与无奈。

末句,“多谢诗仙唤愁醒,簿书丛里少婆娑”,诗人的愁绪被友人(即“诗仙”叶无咎)的诗篇所唤醒,而后面则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喜爱,以及书中带给自己的那份宁静。

总体而言,此诗充满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诗人通过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逃避心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书籍带给自己的安慰与力量。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答吴斗南见寄解其自疑之意

白狗黄牛系缆时,东归应念我西悲。

置之偶尔何须道,去矣飘然故一奇。

末路人情随手别,丈夫心事有天知。

君看子濯平生友,可把逢蒙待庾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答吴斗南赏木芙蓉见怀

曾向荆州一笑同,淋漓江汉酒千钟。

夹城云盖迎珠履,满眼霜花照玉容。

万里壮游前日事,十年此会几时重。

忆君席上多新作,醉笔如飞纸不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和答吴尉俞灏商卿见赠因用韵送行

去去瀛洲蜕骨仙,旧游还似九江传。

尘埃下视三千界,文字勤追二百年。

宦达有时聊尔耳,才难自古不其然。

临分更吐平生话,有底閒愁到酒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答张衡仲(其二)

我方开竹径,公肯屈篮舆。

别去梦犹见,诗来锦不如。

乾坤愁思里,风月醉眠馀。

会卜溪桥畔,邻墙小结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