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先曾王考木主于朝天宫后祠中

晋室丹杨尹,犹看古柳存。

山河今异域,瞻拜独曾孙。

雨静钟山闭,云深建业昏。

自怜褴褛客,拭泪到都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拜先曾王考木主于朝天宫后祠中》。诗中以晋室丹杨尹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家族传承的感慨。

首句“晋室丹杨尹,犹看古柳存”,借古柳之存,暗喻历史人物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事迹如同古柳一般,依然在世间留存。接着,“山河今异域,瞻拜独曾孙”两句,描绘了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场景,同时点明了诗人作为曾孙的身份,独自在此瞻拜,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家族血脉延续的感慨。

“雨静钟山闭,云深建业昏”描绘了一幅雨后宁静、云雾缭绕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哀愁。最后,“自怜褴褛客,拭泪到都门”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历经沧桑的旅人,面对家族祭拜之地,不禁泪湿眼眶,流露出深深的哀伤与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家族、历史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赠万举人寿祺

白龙化为鱼,一入豫且网。

愕眙不敢杀,纵之遂长往。

万子当代才,深情特高爽。

时危见絷维,忠义性无枉。

翻然一辞去,割发变容像。

卜筑清江西,赋诗有遐想。

楚州南北中,日夜驰轮鞅。

何人诇北方,处士才无两。

回首见彭城,古是霸王壤。

更有云气无,山川但坱莽。

一来登金陵,九州大如掌。

还车息淮东,浩歌闭书幌。

尚念吴市卒,空中吊魍魉。

南方不可托,吾亦久飘荡。

崎岖千里间,旷然得心赏。

会待淮水平,清秋发吴榜。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淮东

淮东三连城,其北旧侯府。

昔时王室坏,南京立新主。

河上贼帅来,东南费撑拄。

诏封四将军,分割河淮土。

侯时拥兵居,千里暂安堵。

促觞进竽瑟,堂上坎坎鼓。

美人拜帐中,请作便旋舞。

为欢尚未毕,羽檄来旁午。

扬舲出庙湾,欲去天威怒。

举族竟生降,一旦为俘虏。

传车诣幽燕,犹佩通侯组。

长安九门中,出入黄金坞。

故侯多嫌猜,黄金为祸胎。

白日不尔待,长夜来相催。

徬徨阙门前,一时下霆雷。

法吏逢上意,罗织及婴孩。

具狱阿房宫,腰斩咸阳市。

踟蹰念黄犬,太息嘑诸子。

父子一相哭,同日归蒿里。

有金高北邙,不得救身死。

地下逢黄侯,举手相捓榆。

昔在天朝时,共剖河山符。

何图贰师贵,卒受东胡屠。

一死留芳名,一死骨已枯。

寄语后世人,观此两丈夫。

形式: 古风

赠人

杨朱见路岐,泫然涕沾臆。

路旁多行人,一南一以北。

南北遂分手,去去焉所极。

南指越裳山,北适毡裘国。

同在天地间,合并安可得。

此去道路长,哀哉各努力。

步上太行山,盘石郁相抱。

行人共太息,此是摧辀道。

前路无康庄,回车苦不早。

闻君将有适,念此令人老。

山下有丈夫,穷年折芝草。

不出岩谷间,长得颜色好。

形式: 古风

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

古墓横山下,遗文郡志中。

才名留史传,谱系出先公。

岁月千年邈,郊坰百战空。

立松标旧竁,偃石护幽宫。

地自豪家夺,碑因贵客砻。

贤兄能发愤,陈迹遂昭融。

念昔遭离乱,于今事略同。

登车悲出走,雪涕问临戎。

述记名山业,提戈国士风。

荒祠亡血食,汗简续孤忠。

山势仍吴镇,溪流与越通。

眷言怀往烈,感慨意无穷。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