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

杨朱见路岐,泫然涕沾臆。

路旁多行人,一南一以北。

南北遂分手,去去焉所极。

南指越裳山,北适毡裘国。

同在天地间,合并安可得。

此去道路长,哀哉各努力。

步上太行山,盘石郁相抱。

行人共太息,此是摧辀道。

前路无康庄,回车苦不早。

闻君将有适,念此令人老。

山下有丈夫,穷年折芝草。

不出岩谷间,长得颜色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赠人》由清代诗人顾炎武创作,通过描绘杨朱面对路歧的感慨与对行人的命运思考,展现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开篇“杨朱见路岐,泫然涕沾臆”,以杨朱见岔路而感伤落泪的形象,引出对人生选择与命运的探讨。接着“路旁多行人,一南一以北”描绘了众多行人在岔路上分道扬镳的画面,寓意人生的道路多样,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命运也因此而异。

“南北遂分手,去去焉所极”表达了分别后的不可预知,暗示人生的不确定性。接下来“南指越裳山,北适毡裘国”通过地理上的远距离对比,象征着人生追求的不同目标与理想。

“同在天地间,合并安可得”则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广阔的世界中,如何实现真正的结合或统一?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

“此去道路长,哀哉各努力”是对未来道路漫长、充满挑战的感慨,鼓励人们各自努力,面对未知的挑战。

“步上太行山,盘石郁相抱”描绘了艰难的旅程,比喻人生的坎坷与不易。“行人共太息,此是摧辀道”表达了对困难道路的共同叹息,体现了对朋友的同情与理解。

“前路无康庄,回车苦不早”警示人们不要等到困境重重时才后悔,强调了及时调整方向的重要性。

“闻君将有适,念此令人老”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踏上旅途的担忧,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山下有丈夫,穷年折芝草。不出岩谷间,长得颜色好”以山下的农夫为例,赞美了那些默默耕耘、远离尘嚣的人,他们的生活虽然平凡,却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及自然的深刻感悟,既有对个体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体现了顾炎武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

古墓横山下,遗文郡志中。

才名留史传,谱系出先公。

岁月千年邈,郊坰百战空。

立松标旧竁,偃石护幽宫。

地自豪家夺,碑因贵客砻。

贤兄能发愤,陈迹遂昭融。

念昔遭离乱,于今事略同。

登车悲出走,雪涕问临戎。

述记名山业,提戈国士风。

荒祠亡血食,汗简续孤忠。

山势仍吴镇,溪流与越通。

眷言怀往烈,感慨意无穷。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赠路舍人泽溥

秋雁违朔风,来集三江裔。

未得遂安栖,徘徊望云际。

呜呼先大夫,早识天子气。

谒帝三山宫,柄用恩礼备。

汀江失警跸,一死魂犹视。

君从粤中来,千里方鼎沸。

绝迹远浮名,林皋托孤诣。

东山峙大湖,昔日军所次。

奉母居其中,以待天下事。

相逢金阊西,坐语一长喟。

复叙国变初,山东并贼吏。

长淮限南北,支撑赖文帅。

擒魁献行朝,逆党皆战悸。

江外甫晏然,卒堕权臣忌。

铄金口未白,牧马弯弓至。

天子呼思官,干戈对王使。

感激千载逢,一下君臣泪。

岭表多炎风,孤棺托萧寺。

怒声泷水急,遗策空山閟。

君才贾董流,矧乃忠孝嗣。

恭惟上中兴,简在卿昆季。

经营天造始,建立须大器。

敢不竭微诚,用卒先臣志。

明夷犹未融,善保艰贞利。

形式: 古风

清江浦

此地接邳徐,平江故迹馀。

开天成祖代,转漕北京初。

闸下三春尽,湖存数尺潴。

舳舻通国命,仓廪峙军储。

陵谷天行变,山川物态疏。

黄流侵内地,清口失新渠。

米麦江淮贵,金钱帑藏虚。

苍生稀土著,赤地少耰锄。

庙食思封券,河防重玺书。

路旁看父老,指点问舟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丈夫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县弧。

焉能钓三江,终年守菰蒲。

如何驷隙间,流光日已徂。

矫首望太行,努力驱盐车。

风吹河北雁,飒沓云中呼。

岂无怀土心,所羡千里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