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秋砧》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首句“白帝城高风又霜”以白帝城的高峻和秋风霜气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逝。"声声乱砧"则通过捣衣的声音,表现出妇人们在寒夜里为远方亲人准备冬衣的辛劳,以及思乡之情。
“空山明月千家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思念,空寂的山中,明亮的月光下,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在做着相同的梦,寄托着对亲人的牵挂。"深巷寒更十指僵"通过“寒更”和“十指僵”,形象地描绘了深夜捣衣的寒冷与艰难。
“留得商音生片石”中的“商音”暗指砧声,即使只有微弱的声音,也足以触动人心,而“片石”则象征着这份情感虽如石头般坚硬,却因思念而变得柔软。接下来,“悄无人语答孤螀”以“孤螀”的鸣叫衬托出环境的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期待回应。
最后两句“年来又累催刀尺,万里天涯远寄将”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以及每年秋季都要为他们缝制衣物的辛劳,这衣物将穿越万里,寄托着无尽的思念。
整体来看,《秋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捣衣的场景,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