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弁山古法华寺

因爱名山结境幽,同来拟续泛觞游。

林深日到方知午,松荫风生不待秋。

径路几曾缘客扫,山花今似为人留。

牢愁至此多消尽,还问明朝有酒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弁山古法华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清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氛围。

首联“因爱名山结境幽,同来拟续泛觞游”,开篇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喜爱之情,以及与友人相约游览的愉悦心情。诗人选择在名山中结伴而行,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为了延续古代文人雅士泛觞饮酒的传统,享受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颔联“林深日到方知午,松荫风生不待秋”,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树林深处,时间仿佛变得缓慢,直到阳光穿透枝叶,人们才恍然发现已是正午时分。松树的阴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不经意间为夏日带来了一丝凉意,无需等到秋天。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平静的氛围。

颈联“径路几曾缘客扫,山花今似为人留”,转而关注于山中的人文景观。诗人感慨,这条通往古法华寺的道路,不知有多少次因为游客的到来而被清扫干净,如今,山花似乎也懂得了主人的心意,特意为来访者绽放,留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表达了对古寺历史的尊重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尾联“牢愁至此多消尽,还问明朝有酒不”,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后的感受。在山中美景和人文氛围的熏陶下,心中的忧虑和烦恼似乎都得到了释放。最后,诗人以一句“还问明朝有酒不”结束,既是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句看似随意的询问,实则蕴含着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时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1)

姚祚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发

西风寒影集林鸦,落日愁心急暮笳。

宦兴无能回白发,秋光偏自染黄花。

砧敲渭水愁烟破,雁度秦云碧树斜。

秋草不知人意远,悽悽故自绕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南陵山房

碧山初筑涧之滨,选石疏池位置新。

坐守庚申偕道士,桥名丁卯续诗人。

情深只托支颐笏,时㨾争传垫角巾。

纵是渔师鱼不卖,暇从秋浦戏垂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过洹水将入里有怀长安故人

洹水才过丹水流,客愁争似水悠悠。

汀洲绿映征袍浅,桃李香迎语鸟柔。

耽静计将书卒岁,怀人岂但日三秋。

归来乡里都如故,晚计方思马少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灵山

闻说看山已不禁,尚堪萝径遍登临。

座从竹影移时转,泉向月华映处寻。

觞曲颇疑修禊事,枕流何似听鸣琴。

岚溪侍我能千古,底事清秋学楚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