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底柴门尽日关,主人西去几时还。
长镵委地黄精老,时有寒猿啸砚山。
这是一首表达旅人思乡之情的诗句。开篇“松底柴门尽日关”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荒凉的景象,透露出主人公久居他乡的孤独感。紧接着,“主人西去几时还”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远方主人的思念和期待,渴望他们早日归来。
“长镵委地黄精老”中,“长镵”指的是长时间放置的砚台,而“黄精老”则是说黄精(一种植物)已经年迈,通过这两者的形容,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之感。
最后,“时有寒猿啸砚山”一句,以猿啸声象征着寂寞与荒凉,通过自然景观传递出一种孤独凄清的情绪。整体而言,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意象和想象手法,营造了一种深远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怀氛围。
在这短暂的五言绝句中,刘子翚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互映衬,使得诗句充满了对逝去时光和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青钱学士妙文章,便合含毫侍帝傍。
寂寂闽山馀旧隐,忆君时到读书堂。
风惊枯苇白花浮,欲下横桥晚更留。
惆怅不逢吴季子,一溪寒水带烟流。
当年册府仰才华,一跌青云万里赊。
白首却来莲社里,幅巾缁褐诵楞伽。
山空坠石咽寒溪,雨湿浮云晚更低。
不见萧屯刘处士,年年清梦绕瓜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