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马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从前伯乐能识别马的嘶鸣,不像龙行般隐藏才能
如果在金色的赛场上也能如此嘶鸣,即使身处艰难如盐车,也不必惊慌
难以遇到像王济那样的知己,想要像燕昭王那样求得骏马的美名
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同伴一同飞翔,如同天上的黄莺,在碧云中发出鸾鸟般的鸣叫

注释

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
长鸣:马的嘶叫声。
龙行:比喻深藏不露的才能。
金埒:金色的赛场,比喻显赫的场所。
盐车:装运重物的破旧车子,比喻困境。
王济:历史上善于识人的人。
燕昭:燕昭王,以礼贤下士著称。
骏名:骏马的声誉或名声。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
皂:黑色,这里指其他马匹。
碧云:青天白云,象征高远的境界。
鸾鸣:鸾鸟的鸣叫声,比喻美好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琮的《咏马》,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匹骏马的英姿飒爽和非凡品质。诗中的“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一句,以古代著名相马专家伯乐为例,强调这匹马之所以能够被赏识,是因为它不仅外形出众,而且气势如龙,不凡之处令人敬畏三分。

接下来的“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则通过对比来突显这匹马的特殊之处。即便是在高高的金埒尚未登临之前,它那悠长而有力的嘶鸣声已经让人感到惊异;甚至在被迫拉着沉重的盐车时,这匹马依然保持着瘦弱却不失英气的风范,令人赞叹。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一句中的“王济”,或指历史上的某位鉴赏家,也可能是虚构的人物,用来强调这匹马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能够遇到真正懂得它音质和品格的鉴赏者实属不易,因此诗人表达了想要借助燕昭这样的知音来买下这匹骏马,以获取“骏名”的愿望。

最后,“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则是对这匹马奔跑时的壮观场景进行描绘。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这匹马都能像神话中的神兽“骊驎”一般,在黄尘中飞奔,与同伴们一道,仿佛在碧云之上发出鸾鸟般的鸣叫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马的细致描写和丰富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幻想的世界,使人不禁为这匹超凡脱俗的骏马所打动。

收录诗词(27)

韩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 籍贯:后历中书舍
  • 生卒年:858

相关古诗词

阴云拂地散丝轻,长得为霖济物名。

夜浦涨归天堑阔,春风洒入御沟平。

轩车几处归频湿,罗绮何人去欲生。

不及流他荷叶上,似珠无数转分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颍亭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

寒声北下当轩水,翠影西来扑槛山。

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

赵国林亭二百年,绿苔如毯葛如烟。

闲期竹色摇霜看,醉惜松声枕月眠。

出树圭峰寒压坐,入篱沙濑碧流天。

明知富贵非身物,莫为金章堕地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商山店

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

红锦机头抛皓腕,绿云鬟下送横波。

佯嗔阿母留宾客,暗为王孙换绮罗。

碧涧门前一条水,岂知平地有天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