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红梅》。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春天刚到,气温尚寒,花朵才开始绽放,但仍然抵抗不了凛冷的侵袭。而北方来的游子对这种景象并不熟悉,他们把这红色的花朵误认为是杏花。
王安石在这里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情怀。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不仅没有凋谢,反而显得更加鲜明夺目,这正是诗人倡导的生活态度和政治理想的写照。
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很有层次。春天的到来本应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但这里却因为寒冷而显得有些萧瑟。而梅花的红色,在这个季节里,更显得特别夺目。这种对比鲜明的手法,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他精湛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他个人的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悟。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又不失诗意的佳作。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红梨无叶庇花身,黄菊分香委路尘。
岁晚苍官才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老嫌智巧累形躯,欲就田翁学破除。
百岁用痴能几许,救吾黥劓可无馀。
午鸡声不到禅林,柏子烟中静拥衾。
忽忆西岩道人语,杖藜乘兴得幽寻。
木落草摇洲渚昏,泊船深闭雨中门。
回灯只欲寻归梦,儿女纷纷强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