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其三)

客去室幽幽,鵩鸟来座隅。

引吭伸两翅,太息意不舒。

吾生如寄耳,何者为吾庐。

去此复何之,少安与汝居。

夜中闻长啸,月露荒榛芜。

无问亦无答,吉凶两何如。

形式: 古风

翻译

客人离去后,室内显得空寂,一只猫头鹰飞到角落。
它张开喉咙,展翅欲飞,却发出叹息,似乎心情不畅。
我的生命就像过客一样短暂,哪里才是我真正的家呢?
离开这里又能去哪里?让我们暂且安定下来共处吧。
夜晚听到远方的长啸声,月光洒在荒芜的草木上。
无人询问,也无人回答,未来的吉凶难以预料。

注释

客去:客人离去。
室幽幽:室内寂静。
鵩鸟:猫头鹰。
座隅:角落。
引吭:张开喉咙。
太息:叹息。
吾生:我的生命。
何者:哪里。
吾庐:我的家。
去此:离开这里。
少安:暂且安定。
夜中:夜晚。
长啸:长声呼叫。
月露:月光。
荒榛芜:荒芜的草木。
无问:无人询问。
无答:无人回答。
吉凶:吉凶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居无定所的感慨。诗中“客去室幽幽”表达了主人公遭遇离别之苦,“鵩鸟来座隅”则象征着孤独与寂寞。通过描绘“引吭伸两翅,太息意不舒”的情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不快和无奈。

“吾生如寄耳”一句,深刻地表达了人生如浮云、居住如寄宿的哲理。紧接着,“何者为吾庐”则是对寻找安身之所的一种渴望与追问。这两句反映出作者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未知的迷茫。

“去此复何之,少安与汝居”表达了即便离开也不知往哪里去好,只能暂时在某处寻求一丝安宁。夜晚听到的“长啸”声和“月露荒榛芜”的景象,更增添了一种孤寂和苍凉之感。

最后,“无问亦无答,吉凶两何如”则是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意味着对于未来的事情,不再追问,也不期待答案,因为一切都在天定之中。这一句,既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宿命论态度,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拟古九首(其四)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

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

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陶拟古九首(其五)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

锦伞平积乱,犀渠破馀疑。

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

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

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予欺。

犦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

铜鼓壶卢笙,歌此送迎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拟古九首(其六)

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

岂若炷微火,萦烟袅清歌。

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

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荷。

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和陶拟古九首(其七)

鸡窠养鹤发,及与唐人游。

来孙亦垂白,颇识李崖州。

再逢卢与丁,阅世真东流。

斯人今在亡,未遽掩一丘。

我师吴季子,守节到晚周。

一见春秋末,渺焉不可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