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其七)

鸡窠养鹤发,及与唐人游。

来孙亦垂白,颇识李崖州。

再逢卢与丁,阅世真东流。

斯人今在亡,未遽掩一丘。

我师吴季子,守节到晚周。

一见春秋末,渺焉不可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在鸡窝中养着白鹤,与唐代诗人交往。
他的后代也已头发花白,对李崖州颇有了解。
再次遇见卢与丁,经历世间沧桑如同江水东流。
这个人如今已经去世,但墓地还未封闭。
我的老师吴季子,坚守节操直到周朝晚期。
他初次相见是在春秋末年,如今难以寻觅踪迹。

注释

鸡窠:鸡窝,比喻简陋的居所。
唐人:指唐代的文人。
李崖州:可能是唐代的一个地方官员或诗人。
阅世:经历世事,阅历丰富。
晚周:指周朝的晚期。
春秋末:古代中国的两个历史时期,此处指时间久远。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相逢又相离、世事无常以及个人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体上,这首诗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借物抒情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与人物融入诗中,以此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理解。

开篇“鸡窠养鹤发,及与唐人游”,诗人以养鹤的寓意——希望友情长存——开始叙述。接着,“来孙亦垂白,颇识李崖州”则是通过对朋友岁月流逝、头发斑白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情感。

“再逢卢与丁,阅世真东流”,诗中的人物交往和时代更替,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命运的思考。紧接着,“斯人今在亡,未遽掩一丘”则是深刻地表达了对于朋友离逝、生命消散的悲哀。

“我师吴季子,守节到晚周”,诗人通过提及自己的老师吴季子,赞扬其坚守节操至终老之年的高尚品格。最后,“一见春秋末,渺焉不可求”则是诗人对于生命的短暂和历史长河中个人渺小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通过对友情、生命意义以及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拟古九首(其八)

城南有荒池,琐细谁复采。

幽姿小芙蕖,香色独未改。

欲为中州信,浩荡绝云海。

遥知玉井莲,落蕊不相待。

攀跻及少壮,已失那容悔。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和陶拟古九首(其九)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独完。

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生不闻诗书,岂知有孔、颜。

翛然独往来,荣辱未易关。

日暮鸟兽散,家在孤云端。

问答了不通,叹息指屡弹。

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

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

形式: 古风

和陶东方有一士

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

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

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

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由三首(其一)东亭

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