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首句“松篁寂寂掩深居”,以松竹掩映的静谧环境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接着,“一段清幽乐有馀”一句,点明了此处的清幽之景让人感到愉悦,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麛鹿自来寻旧迹,高贤还去赋归欤”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麛鹿与高贤的形象融入其中,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麛鹿的自由自在与高贤的归隐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千山夕照耕初罢,隔树炊烟诵自如”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农夫耕作完毕,炊烟袅袅升起,读书人悠然自得的画面。夕阳与炊烟的和谐景象,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也寓意着生活的温馨与满足。
最后,“有客临溪清话久,数声长笛过前畬”两句,以客人的到来和长笛的声音作为收尾,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增加了情感的层次。客人与主人的清谈,以及远处传来的长笛声,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