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洪谷子楚山秋晚图

旧知洪谷古先俦,五尺横图见十洲。

千嶂排空青玉立,一江流水白云浮。

雕檐共话当年雨,丹叶谁怜满径秋。

最是无声诗思好,恍然身在赤城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题洪谷子楚山秋晚图》由元代诗人邓文原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景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联“旧知洪谷古先俦,五尺横图见十洲”开篇即点明了主题,通过“洪谷”这一地名,引出对古人的追忆,同时以“五尺横图”展现画作的尺寸与视角,仿佛读者置身于那十洲之境,感受着历史与自然的交汇。

颔联“千嶂排空青玉立,一江流水白云浮”进一步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象。千座山峰直插云霄,宛如青玉般挺拔,而一条江水则在山间蜿蜒流淌,白云随风飘浮其上,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颈联“雕檐共话当年雨,丹叶谁怜满径秋”转而聚焦于人文场景。雕梁画栋的屋檐下,似乎能听到古人谈论当年的雨声,而满径的红叶,又引发了对秋天的感慨。这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尾联“最是无声诗思好,恍然身在赤城游”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独特感悟。在无声中,诗人的思绪得以自由飞翔,仿佛自己正置身于赤城山中游览,体验着超越现实的美妙旅程。这一句不仅升华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秋日晚山图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既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也传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17)

邓文原(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 字:善之
  • 籍贯:绵州(今四川绵阳)
  • 生卒年:公元1258年至1328年

相关古诗词

郭忠恕十幅

洛阳画史称忠恕,尺素能穷造化工。

翠嶂倚云天外落,高林飞雨望中丛。

彤楼风暖歌声细,绮阁春深舞袖红。

应是宣和多爱惜,故将题墨琬琰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赵令穰秋村平远图

白沙翠竹映江皋,几处村居对寂寥。

水落渔梁人暗度,霜清曲渚荇初销。

千山杂沓凝岚紫,万木萧森向晚彫。

自是秋光无限好,谁如点染付轻毫。

形式: 七言律诗

赵千里山水长幅

苍山高处白云浮,楼阁参差带远洲。

千尺虬龙依绝壁,一群鹳鹤唳清秋。

山翁有约凭双屐,野客无心溯碧舟。

最是霜林好风景,居然咫尺见丹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马和之卷

回岚洞壑玉参差,满地浓阴日影迟。

寂寂柴门云自合,深深灌木鸟仍窥。

沧浪唱晚空天地,绿绮寻幽过竹篱。

岂是柴桑归去者,时临清浅赋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