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清昼埽室,中宵拥衾。无象之色,希声之音。
咎誉可远,阴阳不侵。虽乖通理,爰得我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水边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清昼埽室,中宵拥衾”描绘了诗人白天清扫居室,夜晚拥被而眠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接着,“无象之色,希声之音”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无象”和“希声”来强调环境的静谧与纯净,仿佛连色彩和声音都变得稀薄,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咎誉可远,阴阳不侵”则表达了诗人对名誉与自然法则的淡泊态度,认为赞誉与责难都可置之度外,自然界的规律也难以对其产生影响,体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最后,“虽乖通理,爰得我心”表明尽管生活与常理有所违背,但这种生活方式正是诗人内心所追求的,表达了对自我选择生活的坚定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然、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的心灵慰藉和精神自由。
不详
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我爱山中坐,恍若羲皇时。
青松影寂寂,白云出迟迟。
兽窟有浚谷,鸟栖无卑枝。
万物得所止,人岂不如之。
岩居饮谷水,常得中心怡。
我爱水边坐,一洗尘俗情。
见斯逝者意,得我幽人贞。
漠漠苍菭合,寂寂野云荣。
潜鱼时一出,浴鸥亦不惊。
我如水中后,悠然两含清。
我爱华閒坐,于兹见天心。
旭日照生采,皎月移来阴。
栩栩有舞蝶,喈喈来鸣禽。
百感此时息,至乐不待寻。
有酒且须饮,把盏情何深。
我爱树下坐,终日自翩跹。
据梧有深意,抚松岂徒然。
亮哉君子心,不为一物牵。
绿叶青天下,翠幄苍崖前。
抚己足自悦,此味无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