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追和李太白姑熟十咏(其五)桓公井》。诗中描绘了对古代井水的赞美与怀念,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首句“环营凿九井”,以“九”这个数字强调了井的数量之多,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壮观的景象。接着,“井深泉不竭”则点明了井水的丰富与持久,体现了古人对水资源的利用智慧。
“旧甃缺琼瑶,新苔荒岁月”两句,通过“缺”、“荒”等字眼,描绘了井壁破损、苔藓蔓延的景象,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同时,“琼瑶”一词的使用,又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诗意的美感。
“重吟太白题,兴自柏公发”两句,提到了李白和桓公两位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李白的诗歌创作灵感或许就源于这样的自然景观,而桓公则是与井相关的古代人物,诗人的思绪由此展开。
最后,“我欲唤常娥,团圆伴澄澈”一句,将神话中的嫦娥引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美好、纯净的事物相伴的愿望。这里不仅是对井水清澈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井水的描绘,结合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