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借眠庵题壁四首(其四)

一笑人间已了缘,白头随处曲肱眠。

道流火候无消息,忘助閒时不是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智者在世间的淡泊与超脱。首句“一笑人间已了缘”表达出诗人对尘世的释然,认为一切纷扰皆已放下,以一笑带过。接着“白头随处曲肱眠”则展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使到了白发苍苍之年,也能在任何地方安然入眠,体现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道流火候无消息”一句,可能暗含着修炼或修行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于精神层面追求的专注与深入,似乎在说即使外界的修炼之道已经不再有明确的指引,但内心的修行仍在继续,没有停止。最后,“忘助閒时不是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的理解,认为真正的超脱并非外在的成就或非凡,而是在闲暇之时能够忘却世俗杂念,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才是接近“仙”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题张公洞

千奇万怪不可睹,混沌死矣谁凿之。

若使公能回造化,不将混合此何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甘泉精舍

山下涓涓石下泉,惟应与尔洗心言。

先生已在忘言处,一任滔滔赴大川。

形式: 七言绝句

据延祐残碑复名甘泉洞亭曰甘泉亭诗

残断摩挲延祐碑,甘泉石下岂人为。

祇应题复甘泉洞,笑共山灵一语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巡鹾高侍御崶走三十里顾予浙江驿相信殷勤诗以酬之

骢马追寻浙水滨,百年怀抱见谁真。

探囊欲报长生药,只恐囊中药未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