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其二)

百花开遍园林,又春归也谁为主。

深黄浅紫,娇红腻白,他谁能妒。

似不胜情,醉归花月,梦回云雨。

又丰肌、恰被东风摇动,盈盈底、霓裳舞。

世事纷纷无据。与杨花、飞来飞去。

当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窥蝶觑。

金谷春移,玉华人散,此愁难诉。

漫寻思,承诏沈香亭上,倚阑干处。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百花盛开在园林中,春天归来,谁又是这里的主宰。
深深浅浅的黄色和紫色,娇嫩的红色和洁白,又有谁能嫉妒它们的美丽。
似乎承受不住这美景,醉酒后在花月下归去,梦中又回到云雨之间。
春风轻拂,恰好让肌肤丰满,如同霓裳羽衣在飘动。
世间纷扰,没有定论,就像杨花随风飘荡。
当年那小小的花朵,谁知道它曾吸引多少蜜蜂蝴蝶。
金谷园的春天已逝,玉人也都散去,这份愁绪难以言表。
徒然思索,想起接到圣旨,在沈香亭上倚着栏杆。

注释

园林:花园。
春归:春天的到来。
娇红腻白:鲜艳的红色和纯洁的白色。
妒:嫉妒。
醉归:喝醉后归来。
霓裳舞:形容轻盈的舞蹈。
世事纷纷:世间纷扰复杂。
杨花:柳絮。
蜂窥蝶觑:蜜蜂和蝴蝶的觊觎。
金谷春移:春天从金谷园转移。
玉华人散:美丽的人都散去了。
沈香亭:古代宫殿中的亭子。
阑干:栏杆。

鉴赏

这首《水龙吟·其二》是宋代词人陈著的作品,通过对春天园林中百花盛开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花朵的艳丽和生机,深黄浅紫、娇红腻白的色彩对比,仿佛在争艳斗丽,无人能及。醉归花月,梦入云雨,形象地展现了花朵的魅力和词人的迷恋。

然而,美好的春光背后,词人感叹世事如杨花般飘忽不定,繁华不再,金谷春色虽美,但人事已非,玉人已散,留下的是难以言说的愁绪。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在沈香亭上倚栏杆,思绪万千,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春天的景象抒发人生的无常和哀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其一)牡丹有感

好花天也多悭,放迟留做残春主。

丰肌弱骨,晴娇无奈,新妆相妒。

翠幕高张,玉阑低护,怕惊风雨。

记年时、多少诗朋酒伴,逢花醉、簪花舞。

那料无情光景,到如今、水流云去。

残枝剩叶,依依如梦,不堪相觑。

心事谁知,杜鹃饶舌,自能分诉。

日西斜,烟草凄凄,望断洛阳何处。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其一)寿颐斋兄安世

风骨最魁岸,宇宙更宽平。

□人皆道,天上南极寿星精。

随意后园花木,满眼家山松竹,尽可适平生。

门外底须问,好占菊轩清。听乡评,义方训,莫如兄。

元方既玉就□,更要季方成。

不使尘劳顿挫,他日功名入手,当不负椿庭。

不见窦谏议,教子有馀荣。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寿陈菊坡枢密卓

身到紫枢府,一蹴凤池间。

何妨到头富贵,却自恋家山。

多少名缰利锁,尘满霜髯雪鬓,役役不知还。

桃李竞春事,坡菊自清闲。绿杨边,门径小,似僧关。

吟情饮兴相将,二十载优闲。

无限功名事业,分付儿孙纵靶,青镜尽朱颜。

一语劝公酒,天下达尊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玉漏迟.四时怀古冬词

故都冬亦好。风光可是,人间曾有。

问雪楼台,肉阵不教寒透。

妙手搀春弄巧,唤得应、千花如绣。灯市酒。

笙歌镇似,元宵时候。

见说是事都新,但破冻潮声,去来依旧。

老梦无情,不到六桥风柳。

回首孤山好景,倩人问、梅花安否。应自瘦。

雪霜可能僝僽。

形式: 词牌: 玉漏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