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偶成二诗示邻人李子真(其一)

薄宦归来卜数椽,悭囊倍费买山钱。

地幽不减林泉盛,天阔浑疑风月偏。

事与心违方问舍,客将老至合归田。

平生豪气今如此,百尺楼高空自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官职结束,回来后打算购置几间房子,但囊中羞涩,买山的钱几乎都要花光了。
这里环境幽静,丝毫不逊于山林泉石的美景,广阔的天空让人误以为这里的风月格外醉人。
现实与内心愿望相悖,我开始考虑换一个住所,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应该回归田园生活。
回顾一生,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已不再,站在百尺高楼之上,不禁为自己如今的境况感到悲哀。

注释

薄宦:微小的官职。
卜数椽:购置几间房子。
悭囊:吝啬的口袋,指经济拮据。
买山钱:购买山林的钱。
地幽:环境幽静。
林泉盛:山林泉石的美景。
浑疑:仿佛怀疑。
风月偏:这里的风月格外醉人。
事与心违:现实与内心愿望相悖。
问舍:考虑换住所。
客将老至:年纪渐长。
合归田:应该回归田园。
平生豪气:一生的豪情壮志。
百尺楼高:百尺高楼。
空自怜:独自感到悲哀。

鉴赏

这首宋诗是蔡戡所作,题为《新居偶成二诗示邻人李子真(其一)》。诗人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仕途生活的感慨。首句“薄宦归来卜数椽”,描绘了诗人官职不高,但回归田园,购置了几间简朴的新居,流露出对清贫生活的安然接受。

“悭囊倍费买山钱”一句,通过“悭囊”和“倍费”表达了诗人为了得到这处山水之地,不惜花费超出常人的钱财,显示出他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追求。

“地幽不减林泉盛,天阔浑疑风月偏”两句,进一步描绘新居的幽静与开阔,仿佛连风月都为之增色,诗人借此表达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事与心违方问舍,客将老至合归田”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矛盾,仕途不如意,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意识到应该顺应本心,回归田园,享受宁静的生活。

最后,“平生豪气今如此,百尺楼高空自怜”以对比的手法,昔日的豪情壮志与如今的淡泊心境形成对照,诗人站在高楼上,感叹人生境遇的变化,流露出一种孤独与自我反思的情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新居的环境和个人心境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遣兴(其二)

醉里乾坤大,閒中日月长。

静观佛理妙,顿与世缘忘。

晚景无多日,浮生有底忙。

渔翁真得趣,一叶寄沧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遣兴(其三)

江海倦游客,乾坤老病身。

傥来皆外物,自在作閒人。

睡足从吾懒,欢来任我真。

治生且耕凿,无愧葛天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遣兴(其四)

衰病人应弃,穷愁孰与亲。

同行木上座,并卧竹夫人。

习定调千息,谈空外一身。

辙环天下半,送老楚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遣兴(其一)

世味只如许,人情亦可怜。

禅心甘寂寞,病体觉轻便。

梦里身非我,閒中日似年。

还家真复乐,此去若登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