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其四)

衰病人应弃,穷愁孰与亲。

同行木上座,并卧竹夫人。

习定调千息,谈空外一身。

辙环天下半,送老楚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病弱之人应当舍弃世间纷扰,困苦和忧愁又有谁来亲近。
一同修行在木制的禅椅上,与竹夫人相伴入眠。
修炼禅定时调整呼吸,空谈佛法仿佛只剩孤身一人。
足迹遍布天下大半,最终在楚江边度过晚年。

注释

衰病:形容身体极度虚弱。
人:人。
应:应当。
弃:舍弃。
穷愁:困苦和忧愁。
孰与:与……相比,更……。
亲:亲近。
同行:一起。
木上座:木制禅椅。
并卧:并肩而卧。
竹夫人:竹制的寝具或象征物。
习定:修炼禅定。
调千息:调整呼吸。
谈空:谈论空性(佛教术语,指超越世俗的真理)。
外一身:仿佛只剩一人。
辙:车辙,比喻人的足迹。
环:环绕。
天下半:大半的天下。
送老:度过晚年。
楚江滨:楚江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的《遣兴(其四)》,主要表达了诗人在老年体衰、心境困苦之时,对于亲近之情的渴望以及对禅修生活的沉思。首句“衰病人应弃”揭示了诗人的自我认知,意识到衰老的身体可能不再适合世俗的纷扰;“穷愁孰与亲”则强调在困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显得尤为珍贵。

接下来,“同行木上座,并卧竹夫人”描绘了诗人与僧侣或道友相伴的生活场景,暗示了他可能在寻求精神寄托,通过静坐禅修来排解内心的愁苦。“习定调千息”描述了修行时调整呼吸、凝神静心的过程,“谈空外一身”则表达了对空性理念的探讨,超脱于世俗之外。

最后两句“辙环天下半,送老楚江滨”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漂泊生涯,足迹遍布半个天下,最终选择在楚江边度过余生,流露出一种淡然接受命运安排的豁达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有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晚年生活的自省。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遣兴(其一)

世味只如许,人情亦可怜。

禅心甘寂寞,病体觉轻便。

梦里身非我,閒中日似年。

还家真复乐,此去若登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滕王阁

杰阁峥嵘枕古城,公馀扶病一登临。

西山拄笏增诗兴,南浦飞帆动客心。

白鸟去边迎落日,青林断处认遥岑。

摩挲石刻空三叹,吏部文章绝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东皋

归来相望筑东皋,千载风流独慕陶。

两地林泉俱胜绝,二难人物总孤高。

地连衡岳浮空翠,天与湘江隔世鏖。

祇恐山灵回俗驾,可容暇日再游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感事

亲旧频凋丧,于今能几人。

光阴双转毂,富贵一微尘。

自叹痴顽老,人怜衰病身。

直饶心似铁,未免鬓如银。

安乐能延寿,忧劳漫损神。

平生齐得丧,六十六年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