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春寒有感

莺未老。花谢东风扫。

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日长减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

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翻译

黄莺还没老去,花朵被东风吹落一地。
秋千上的人已疲倦,彩绳空闲,又已度过清明节。
白天变长,夜晚似乎短了,不再能长眠,清晨的笙箫声传来。
我写下满含愁思的诗篇,装在精美的信笺中,寄给那飘渺的归云。

注释

莺:黄莺。
未老:尚未衰老。
花谢:花朵凋谢。
东风:春风。
扫:吹落。
秋千:传统游戏,用长绳吊起坐板供人荡漾。
人倦:人感到疲倦。
彩绳:装饰有彩色丝线的秋千绳。
闲:闲置。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春意盎然时节。
日长:白天变长。
减破:减少、缩短。
夜长眠:长夜睡眠。
笙箫:中国古代乐器,用于吹奏。
吹晓:吹响在清晨。
锦笺:精致的信纸。
怨春诗:表达对春天逝去的哀怨之诗。
归云:飘向远方的云彩。
缥缈:形容云烟或景色等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鉴赏

这首诗是辛弃疾的《出塞·春寒有感》,但你提供的内容似乎不完整,只有四句。完整的诗句应为: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花外拥红妆。吹满斜阳院落,东风作意晴。

鉴赏:这四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燕子归来,春社时节,梨花凋零,清明前后。诗人通过“三四点”、“一两声”的细节,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和宁静。后两句写到日长飞絮轻盈,女子在花丛中游玩,而东风适时地带来晴朗天气,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活恬淡的画面。整体上,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时光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归朝欢.丁卯岁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

见说岷峨千古雪。都作岷峨山上石。

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费尽勤收拾。一堂真石室。

空庭更与添突兀。记当时,长编笔砚,日日云烟湿。

野老时逢山鬼泣。谁夜持山去难觅。

有人依样入明光,玉阶之下岩岩立。琅玕无数碧。

风流不数平泉物。欲重吟,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

形式: 词牌: 归朝欢

归朝欢

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

春风正在此花边,菖蒲自蘸清溪绿。与花同草木。

问谁风雨飘零速。莫怨歌,夜深岩下,惊动白云宿。

病怯残年频自卜。老爱遗编难细读。

苦无妙手画于菟,人间雕刻真成鹄。梦中人似玉。

觉来更忆腰如束。许多愁,问君有酒,何不日丝竹。

形式: 词牌: 归朝欢

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

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

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

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

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形式: 词牌: 归朝欢

归朝欢

万里康成西走蜀。药市船归书满屋。

有时光彩射星躔,何人汉简雠天禄。好之宁有足。

请看良贾藏金玉。记斯文,千年未丧,四壁闻丝竹。

试问辛勤携一束。何似牙签三万轴。

古来不作借人痴,有朋只就云窗读。忆君清梦熟。

觉来笑我便便腹。倚危楼,人间何处,扫地八风曲。

形式: 词牌: 归朝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