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元夕郡侯邀赋

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

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

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

太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旋开铁锁粲星桥。

快灯市、客相邀。且同乐时平,唱弹弦索,对舞纤腰。

传柑记陪佳宴,待说来、须更换金貂。

只恐出关人早,鸡鸣又报趣朝。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梅花妆点缀额头,感觉残留的雪花还未完全消融。
忽然春天降临南枝,小窗户明亮,渐渐驱散寒冷的傲气。
上天似乎体谅人们的心意,于是调整气候,让元宵节充满温暖。
太守公务完毕,不妨点亮银烛,打开铁锁,如同璀璨的星桥。
热闹的灯市,客人邀请共聚。暂且享受这和平欢乐时刻,弹奏弦索,伴着曼妙舞姿。
传柑宴会上,期待讲述新的故事,或许会换上华丽的金貂。
只怕出关的人太早,鸡鸣声又催促着清晨的到来。

注释

梅妆:梅花妆,古代女子的一种妆容。
残雪:尚未完全消融的雪。
忽春:突然来临的春天。
寒骄:寒冷的傲气,形容冬日的严寒。
元宵:中国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有赏灯习俗。
银烛:明亮的蜡烛。
铁锁:金属制成的锁。
星桥:形容灯火通明如星河的景象。
快灯市:热闹的灯市。
金貂:古代贵人的服饰,象征尊贵。
趣朝:催促早晨到来的紧迫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即春节后的第十五天,传统上为中国的灯节)的夜晚景象。开篇“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写出了初春时节,梅花似妆点缀在脸上,而冬日的残雪尚未完全融化。这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氛围。紧接着“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则是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在南方的枝头上展现,小窗透亮,冬日的寒气逐渐消退。

诗中随后写道:“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这里用“天公”指代春天之神,似乎在怜悯人的心意,将温暖的气息收回,以迎接这美好夜晚。接着,“太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则是在说地方官员的公务处理完毕,家中无忧,可以尽情享受元宵之夜的欢乐。

“旋开铁锁粲星桥”描绘了一幅解锁放歌、星光璀璨的画面,而“快灯市、客相邀”则是人们在这美好夜晚中,聚首赏灯,情谊相邀。紧接着,“且同乐时平,唱弹弦索,对舞纤腰。”诗人鼓励大家共享这平和的欢乐时光,聆听着歌声琴瑟,与之对舞,以尽情享受这一刻。

“传柑记陪佳宴,待说来、须更换金貂。”这里的“传柑”指的是在席间互传橘子以示友爱,而“记陪佳宴”则是记录这美好宴席。此句暗示了诗人对这一夜晚的珍视与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来更美好时光的渴望。

最后,“只恐出关人早,鸡鸣又报趣朝。”表达了一种担忧,即担心那些即将离开的人可能会错过这美好的元宵夜晚,因为天色已快亮了,鸡鸣声中也预示着白昼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灯节之夜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发、人间烟火气息,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

收录诗词(1)

刘应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外(其一)

碧纱窗外一声蝉,牵断愁肠懒昼眠。

千里才郎归未得,无言空拨玉炉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寄外(其二)

画扇停挥白日长,清风细细袭罗裳。

女童来报新篘熟,安得良人共一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临江仙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

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

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离镡津

公事无多早散衙,蜀中宁有寄来茶。

龙光下照三江水,燕子重寻百姓家。

畴昔买浆曾得玉,只今作饭类蒸沙。

寄言道士玄都客,好种刘郎去后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