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烘手熨笙簧,呵冻匀酥面。
闲向梅花树下行,拜月遥相见。
何处托春心,乐府流深怨。
却捻寒窗傍绮疏,恨极东风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里,诗人在户外活动的情景。开篇“烘手熨笙簧,呵冻匀酥面”写出了诗人为了抵御严寒,不得不用手掌暖和冰冷的乐器,同时吐出的气息也变成了白色的水汽,这种生动的描写传达了冬日的严寒。
接着“闲向梅花树下行,拜月遥相见”则展现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宁静与孤独。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贞和不屈,诗人漫步于梅花之下,不仅是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更是在精神上得到一些寄托。
“何处托春心,乐府流深怨”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的深深懊恼。在这里,“乐府”指的是音乐和诗歌,是古代文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之一。
最后“却捻寒窗傍绮疏,恨极东风远”则是诗人在严冬里又回到了室内,对着窗棂上因寒冷而凝结的霜花发出深深的叹息。这里的“东风”通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现在它却那么遥远,这让诗人的不满与哀怨达到了极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严冬中对于温暖与希望的渴望,以及面对残酷现实时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叹息。
不详
愁极强登临,毕竟愁难避。
千里江山黯淡中,总是悲秋意。
谁插菊花枝,谁带茱萸佩。
独倚阑干醉不成,日暮西风起。
月胧烟澹霜蹊滑,孤宿暮林荒驿。
绕树微吟,巡檐索笑,自分平生相得。冰池半释。
正节物惊心,泪痕沾臆。
流水溅溅,照影古寺满春色。沈叹今年未识。
暗香微动处,人□初寂。
酷爱芳姿,最怜幽韵,来款禅房深密。他时恨□。
怅却月凌风,信音难的。雪底幽期,为谁还露立。
三三五五短长亭。都只解、送人行。天远树冥冥。
怅好梦、才成又惊。
夜堂歌罢,小楼钟断,归路已闻莺。应是困瞢腾。
问心绪、而今怎生。
凭阑独。南山影蘸杯心绿。杯心绿。
悠然忽见,卧披横轴。西风暗度钗梁玉。
手香记得人簪菊。人簪菊。无穷幽韵,细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