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才邵所作的《挽江司户词(其二)》中的片段,通过“早岁识真际,前身疑净名”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前生后世的遐想。接下来的“穷通百年内,生死一铢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生死平等的感慨,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平等性。接着,“成佛无先后,同参有弟兄”则进一步阐述了修行与成佛的过程,并以“同参有弟兄”来比喻修行路上的同伴,强调了共同进步的重要性。最后,“悲伤随世谛,益见在原情”则点明了悲伤与现实的关联,同时强调了理解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生死、修行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蕴含了佛教的某些观念,展现出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