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其一)

百丈苍山倚暮寒,仙源无路欲通难。

晚来过雨添飞瀑,只好幽人隔岸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水画卷。首句“百丈苍山倚暮寒”,以“百丈”形容山之高峻,“苍山”则赋予了山色以深沉的质感,“倚暮寒”则通过“暮寒”二字,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融合,营造出一种傍晚时分山间特有的清冷氛围。

接着,“仙源无路欲通难”一句,既表达了对仙境般美景的向往,也暗示了通往此景的道路之艰险,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里的“无路”不仅指实际的路径不存在,更可能象征着心灵上的探寻之路,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意味。

“晚来过雨添飞瀑”描绘了雨后山间的景象,雨水使得原本就壮观的瀑布更加生动,仿佛是大自然的神笔在空中挥洒,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命力。“只好幽人隔岸看”则以“幽人”自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独享之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宁静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题画(其二)

天外青山半有无,江流万里月明孤。

夜深偶感曹瞒迹,却被傍人作画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题画送钱德夫南还

匆匆岁暮束书还,樽酒淋漓怅别间。

明日西斋检行迹,暮云空见越南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元日试笔

晨光蔼蔼散祥烟,宝历初开第四年。

井里萧条占岁俭,人情薄劣与时迁。

雪残梅圃难藏瘦,日转冰池欲破坚。

老大未忘惟笔砚,小窗和醉写新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人日立春

东风剪韭荐时羞,细雨江梅破晚愁。

眼底日辰刚数七,梦中春色又从头。

谁修故事裁金胜,恰有残寒送土牛。

珍重道衡今不作,花前诗思总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