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事(其四)》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哲理性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道德观念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洞察。
首联“出者奴之入主之,纷纷借径亦何为”,以“出者”与“入主”形象地描绘了权力更迭与世态炎凉,指出人们在权力交替中频繁变换立场的行为并无实质意义,暗含对人性逐利本质的批判。
颔联“朝秦暮楚谁罗致,逃墨归杨忍笠追”,运用历史典故,将“朝秦暮楚”比喻为频繁的政治投机行为,“逃墨归杨”则指弃旧从新、改弦更张的态度。这两句揭示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难以坚守原则,容易被外界影响而改变立场,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奈与反思。
颈联“吾道本来无畛域,汉官应自有威仪”,强调了道德与理想的普遍性与尊严,认为真正的道德与理想不应受到地域或身份的限制,而应有其固有的尊严与权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标准普遍性的坚持,以及对官员应当具备高尚品德的期待。
尾联“要将礼义销兵甲,旋转乾坤在此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变革的渴望。他认为通过弘扬礼仪与道德,可以消除战争与暴力,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社会变迁、道德选择与理想追求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洞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