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的《即事(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
首句“五载投閒隐薜萝”描绘了诗人五年来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以“投閒”表明其主动选择远离尘嚣,以“薜萝”象征自然与隐逸生活。接着“眼看时事只悲歌”一句,点明诗人虽隐居山林,但心系时事,面对社会的种种变化,只能通过悲歌来表达内心的忧愤。
“家贫不畏鬼来笑,世变难教佛柰何。”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诗人并不畏惧鬼神的嘲笑,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然而面对世事的巨变,即使是佛法高深的佛陀也难以解决,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无能为力的无奈。
“髀肉生缘痴坐久,带围减为客愁多。”诗人通过身体的变化,形象地展现了长时间静坐思考导致的生理反应,同时也暗示了因客居他乡而产生的愁绪。这里的“髀肉生”和“带围减”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法,用来表现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心境的变化。
最后,“他年莫忘菁山寺,百口啼饥两鬓皤。”诗人提醒自己,即使将来生活有所改善,也不应忘记曾经的艰难岁月和陪伴自己的寺庙。这里不仅包含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