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伯方安卧,云师亦少饕。
气连河汉润,声到竹松高。
老雁犹贪去,寒蝉遂不号。
相悲更相识,满眼楚人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连雨书事四首(其二)》。诗中,诗人以风伯和云师的形象描绘了雨后宁静的景象。"风伯方安卧,云师亦少饕",形象生动地写出风雨过后,风停云歇,仿佛两位神祇都暂时休息,不再肆虐。接着,"气连河汉润,声到竹松高",描述了雨水滋润大地,连河汉也显得更加清澈,声音传至竹林松梢,显得格外清脆。
"老雁犹贪去,寒蝉遂不号",通过老雁和寒蝉的对比,展现出雨后万物生机勃勃,连老雁都不舍离去,而寒蝉因天气转凉而停止了鸣叫。最后,"相悲更相识,满眼楚人骚",诗人借景抒怀,感慨在这样的雨后景色中,不禁勾起了对楚地文化的怀念和对自己境遇的共鸣,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自然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个人情感。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九月逢连雨,萧萧稳送秋。
龙公无乃倦,客子不胜愁。
云气昏城壁,钟声咽寺楼。
年年授衣节,牢落向他州。
寒入薪刍价,连天两眼愁。
生涯赤藤杖,契分黑貂裘。
乌鹊无言暮,蓬蒿满意秋。
同时不同味,世事剧悠悠。
白菊生新紫,黄芜失旧青。
俱含岁晚恨,并入夜深听。
梦寐连萧瑟,更筹乱晦冥。
云移过吴越,应为洗馀腥。
去年披雾识儒先,欲拜萱堂未敢前。
卢壶要传纱缦业,王裒忽废蓼莪篇。
秀眉隔梦黄垆里,落日驱风丹旐边。
佛子归真定何处,空令苦泪涨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