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和张文潜(其一)

汎汎河中舟,莫系河上柳。

君看道傍叶,行人一挥手。

枝条旦旦空,颜色何可久。

坐恐霜霰繁,诸媚归一朽。

我有千丈松,亭亭不可揉。

生在孤峰上,独与云霞偶。

群形靡且纷,不与较妍丑。

群动日夜驰,而以静为守。

守松者为谁,白发无憾叟。

蓬蒿可蔽身,糟糠可糊口。

言者寓于诗,默者寓于酒。

谁知杯酌閒,便是无何有。

念子于我深,我于子亦厚。

记我守松篇,行行重回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河中舟与道旁叶,以及与千丈松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思考。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生如浮萍,易逝无常,而真正的坚韧与永恒,如同那独立于世的千丈松。松树不畏霜雪,坚守自我,象征着坚定的品格和超然的态度。

诗中还提到了“白发无憾叟”,这位老人以简朴的生活为满足,通过饮酒和诗歌来寄托情感,体现了对生活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忙碌与喧嚣的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让人反思何为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感,希望彼此能记住这段关于守望松树的对话,体现了友情的真挚与长久。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感秋和张文潜(其二)

张子非不厚,涕泗中夜起。

兰蕙虽已衰,松筠正堪佩。

君爱兰与蕙,忘我筠与松。

君爱洛阳官,弃我淮上翁。

翁如扬大夫,其心甘贱贫。

不投天禄阁,却反离骚文。

骚人虽已殁,万古为忠魂。

欲知冤愤气,但看苍梧云。

冤情寄湘水,冤声寄湘竹。

年年霜露时,夜夜秋声哭。

形式: 古风

感秋和张文潜(其三)

秋风一何惨,物形随以变。

秋风如无情,虫鸟声俱怨。

我无外物累,但有屋中燕。

翩翩势将去,盼盼如有恋。

此物虽至微,其旧殆可念。

而况西郭交,年将屈五指。

南城文字閒,东皋松竹里。

气类亦相合,老少两忘齿。

昔居吾舍傍,今在河之涘。

船头缆将解,船上桅将起。

留君恨不早,此役定难止。

如何舍我去,处我复何以。

君看淮泗閒,一派良可喜。

从来病浊污,而今稍清泚。

人方涉其流,冠缨殆可洗。

此行君乐否,一千五百里。

未见洛阳山,先见洛阳水。

形式: 古风

谢周裕之(其一)

乐不须丝竹,花不须桃李。

舞不须轻躯,歌不须皓齿。

人生各有乐,顾我如何尔。

我是两柳翁,家在南郭里。

诗酒以为乐,宾客至即喜。

酒味酸或淡,瓷碗粗而伟。

或无一饤菜,但费几张纸。

人情慕富贵,公何视贱鄙。

寒冷载肴酒,暮夜烦屐履。

孚诚非猝然,饤饾亦劳止。

不用卞郎瓠,但坐杜侯椅。

两桌合八尺,一炉暖双趾。

不以药随时,而用缯掩耳。

或啖鱼菹尽,或爱藏蔬美。

或取鱐与腊,或约酒以指。

人皆悦真厚,谁敢停箸匕。

一客癯而清,偶坐为六子。

吟声尚鼓吹,欢情胜罗绮。

俗物无所用,高会有如此。

形式: 古风

谢周裕之(其二)

义无所不感,诚无所不动。

诚义既如此,外物斯何用。

以外表诸中,以物将其义。

所谓君子诚,诚亦不虚致。

人有忘恩者,嗟叹而泣涕。

我心非土木,亦有眼中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