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刘察院送客回过潩水马上有作

车骑踏春堤,翛然思如濯。

望骢人自避,解冻鱼方乐。

拿流古树根,跨岸枯薪彴。

烟云淡淡天,嫩绿生丛薄。

形式: 古风

翻译

车马在春天的堤岸上驰骋,我心旷神怡仿佛洗涤过一般。
看到白马的人自然避开,冰河解冻鱼儿正欢快游动。
手握流水冲刷过的古树根,跨过河岸的枯木桥。
天空中烟雾与云彩稀疏,天色清淡,新生的嫩绿在草丛中蔓延。

注释

车骑:车马。
踏:踩踏。
春堤:春天的堤岸。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濯:洗涤。
望骢:看见白马。
人自避:人们自动避开。
解冻:冰开始融化。
鱼方乐:鱼儿正快乐。
拿流:握着流水冲刷。
古树根:古老的树根。
跨岸:跨越河岸。
枯薪彴:枯木搭成的小桥。
烟云:烟雾和云彩。
淡淡:稀疏而清淡。
嫩绿:新生的绿色。
丛薄:草丛稀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刘察院送客回过潩水马上有作》,描绘了春天出行的情景。诗人骑马踏青,心情轻松愉快,仿佛心灵得到了洗涤。他看到骢马(毛色黑白相间的马)自动避开,反映出环境的宁静和谐。鱼儿在解冻的河水中欢快游动,充满生机。诗人还观察到流水冲刷着古树根,以及跨越河岸的枯木小桥。天空中烟云淡薄,与嫩绿的草木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守贤上人晚秋书事

秋雾郁不开,曚昽夹溪树。

深枝尚宿禽,寒叶时惊露。

我居溪之阴,早景诚所慕。

开溪吐初阳,独吟神与晤。

岂意方袍人,而怀此焉趣。

忽枉琼玖章,无惭惠休句。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依韵和师厚别后寄

吾与尔别未及旬,吾家依旧甑生尘。

闭门不出将谁亲,自持介独轻货珍。

盘餐岂有咸酸辛,苦吟辍寝昏继晨。

夜光忽怪来何频,采拾若在沧海垠。

和者弥寡唯阳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依韵和江邻几癸巳六月十日同刁吴韩杨饮范景仁家晚赴馆宿睹吴兴太守章伯镇题壁记辛卯仲秋初吉九月十一日十月二十二日十二月十一日壬辰二月一日馆直慨然有感

江翁多感槩,饮散来直庐。

题踪有旧友,连蹇常与渠。

昨归天禄下,念昔悲有馀。

未久复外补,安能恋清虚。

得请向苕霅,幽怀寄禽鱼。

高城浸湖光,面面当红蕖。

晚乘画舫游,四坐罗轻裾。

数杯已酩酊,万事应破除。

不爱趋时近,不恤与世疏。

百岁且过半,冉冉将焉如。

谁慕八十叟,犹在磻溪渔。

嗟哉再宿夕,乃自仲秋初。

清谈固隔绝,可见壁上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依韵和达观禅师山中见寄

豮豕在涂龙在泽,豺狼食肉麝食柏。

蹄毛与角不对齿,啄觜两足副以翮。

既能闲闲住深谷,岂使于于佩鸣玉。

水边看虹山雨霁,夜与明月归独宿。

门前重岭后群峰,石楼朱殿藏林中。

铜丝紧转辘轳响,络纬秋老嚎西风。

荣利淡薄无易此,彼饮甘醲兹饮水。

暂将分别向喉舌,何异声色乱眼耳。

孔孟久殁言可师,千古布散叶与枝。

今来闭户自有趣,世上沄沄非我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