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赵有方乞琴

公子年时尚奇伟,大剑横腰发冲起。

自言学道晚有得,心静无波古潭水。

平戎万卷喑不吐,蟠向胸中作宫徵。

眼明惯识峄阳材,手制教成古绿绮。

人生会费几两屐,巧处才容一张纸。

许多黑瘦肯忍饥,枵腹悲鸣聒人耳。

公子公子赠我来,明珠白璧遭沉埋。

我家老马解仰秣,渠家煮鹤充枯柴。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位公子年轻时就非凡出众,腰间佩带大剑,豪情勃发。
他自称学习道术较晚但有所领悟,内心平静如古潭之水。
虽然他满腹经纶却不轻易展现,这些知识深藏在胸中,如同音乐中的宫徵。
他的眼睛敏锐,能辨识出峄阳的好木材,亲手制作的古琴更是珍贵无比。
人生中,有多少双鞋子磨损,多少才华只够写一张纸。
许多人忍受饥饿,空虚的肚子发出悲鸣,扰人心绪。
公子赠我以明珠白璧,却似明珠蒙尘,才华被埋没。
我家的老马懂得吃草,而他家却把鹤煮了,当作枯柴一般对待。

注释

奇伟:非凡出众。
大剑:大型佩剑。
心静无波:内心平静如水。
宫徵:古代五音之一,象征学问。
峄阳材:优质木材。
古绿绮:古代名琴。
几两屐:磨损的鞋子。
巧处:才华之处。
枵腹:空腹。
明珠白璧:贵重的礼物。
煮鹤:比喻人才被忽视或浪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公子的一种超脱世俗、自我修养的生活状态。开篇“公子年时尚奇伟,大剑横腰发冲起”刻画出公子的英俊与不凡,剑气纵横,给人一种豪迈之感。紧接着,“自言学道晚有得,心静无波古潭水”则表达了公子内心的平和与深邃,如同古潭中的静水一般。

诗中“平戎万卷喑不吐,蟠向胸中作宫徵”一句,通过对书籍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公子的学识渊博,他虽沉默寡言,但内心却像古代宫廷中的乐声一般充实而有韵味。

“眼明惯识峄阳材,手制教成古绿绮”两句,不仅描写了公子审美的眼睛能够辨别出良材,更表现了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与匠心,一切皆出于内心的修养。

接下来的“人生会费几两屐,巧处才容一张纸”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思考,公子认为人生虽短,但只要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自己的才华,便已足矣。

然而,在这样的美好描绘之后,“许多黑瘦肯忍饥,枵腹悲鸣聒人耳”一句,却揭示了社会中不为人知的苦难与悲哀。公子虽身处高雅之境,但并不隔绝于世间的痛苦。

最后两句,“公子公子赠我来,明珠白璧遭沉埋。我家老马解仰秣,渠家煮鹤充枯柴”表达了诗人对公子所送之物的珍视,但同时也感慨于世间美好事物往往被尘封,而自己与公子的生活却是那么的艰辛。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既展示了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平。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怀抱高洁的情怀,同时也未忘关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齐人画礼器

漆器侈初俗,长袖喧都城。

如何古邃殿,天开垂日星。

奇奇与怪怪,惝恍不识名。

我尝阅此画,肇自齐永明。

人间务备物,未易穷丹青。

忆昨因郊丘,盛礼严天庭。

器服各异数,如此系大成。

仰瞻万乘圣,远想三代英。

虮虱容著足,鸳鹭参结綪。

西归访江梅,钧天梦初醒。

心焉感此画,眼角泫欲零。

所见恐未夥,蜀都问君平。

形式: 古风

严一飞惠余一唯图书赞其上甚佳石更名忠恕图置之座右以为居官奉母之规再用眩字韵

善水沃沸焦,善药调瞑眩。

吾岂斯人徒,屏开慈母面。

丹青解人意,二字出素练。

孝哉耘瓜子,伤根岂所愿。

升堂致一唯,出门成两见。

遂令李老书,不入韩非传。

吾家桃李园,力行未敢倦。

明知政事拙,稍觉言语贱。

四科定谁先,袖手冰入砚。

会请无言师,宽处著方便。

形式: 古风

何司法惠示乐善新编赋诗为谢

不读非相篇,人心谓如面。

阴机蜮窥影,巧攫狙伺便。

谁于牛毛端,万念回一善。

此间有堂奥,次第躬履践。

自言不为恶,凛凛三语掾。

世涂多疾人,奇药得瞑眩。

贻我南阳书,补作东平传。

鲁国焉取斯,为语宓子贱。

形式: 古风

余所藏李文才画鹤甚奇伟岁久缣烂各缺一趾偶有善工为补之

高轩得意翔云间,妙画匿迹缣素残。

柱头老丁留语后,兀兀无趾如叔山。

不妨万里戢六翮,顾步下啄芝田宽。

方舟惜鹤并惜画,一夔之足万金价。

莫将凡笔补丹青,谬作身轻一鸟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