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少图名意,谁言世不知。
僧求开寺记,客送买山资。
细雨鱼生子,斜阳燕哺儿。
平生无事迫,心苦为寻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临顿里十首》中的第四首,描绘了诗人年轻时追求名声的心志以及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首句"自少图名意"表达了诗人早年就有着明确的名利追求,然而第二句"谁言世不知"暗示了外界对此可能并不完全理解或认同。
接下来的两句"僧求开寺记,客送买山资"通过僧人请求撰写寺志和友人赠送买山的钱财,展现了诗人与宗教和自然的缘分,以及他对于隐逸生活的考虑。"细雨鱼生子,斜阳燕哺儿"这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宁静和谐的画面,寓意着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理想。
最后两句"平生无事迫,心苦为寻诗"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虽然表面上看似一生无求,但内心深处却因寻找诗歌的灵感而感到苦闷,这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既渴望名声又向往隐逸,以及在两者之间挣扎的复杂心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不详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斩伐凭樵斧,经纶在钓车。
薄云还露月,小雨不妨花。
酒债应多处,诗名自一家。
虚烦时主召,懒脱故衣麻。
长物元无有,何劳犬护扉。
借看高士传,学制道人衣。
窗破容萤入,船空载鹤归。
定缘幽事绕,不是宦情微。
澹泊心情在,萧疏鬓影残。
引泉规作沼,留笋待成竿。
自洗沾泥屐,谁收挂壁冠。
毛公新有约,月夜礼天坛。
沐罢便轻帻,消摇咏晚天。
清风苏病鹤,骤雨集鸣蝉。
旧史堆缃素,新经录洞玄。
谁知城郭里,别自有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