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二首(其一)

宿霭相粘冻雪残,一枝深映竹丛寒。

不辞日日旁边立,长愿年年末上看。

蕊讶粉绡裁太碎,蒂疑红蜡缀初乾。

香刍独酌聊为寿,从此群芳兴亦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夜晚的雾气凝结,残雪未消,一枝梅花深深映照在竹林中,显得寒冷而孤寂。
我愿意每天站在它旁边,只希望每年岁末都能欣赏到它的美丽。
花蕊如同粉色薄纱剪裁得过于细致,花蒂似乎怀疑是红色蜡烛刚刚凝固。
独自饮酒,以香草为伴,为梅花祝寿,从此以后,其他花朵的盛开也失去了兴致。

注释

宿霭:夜晚的雾气。
冻雪残:残留的冰冻雪花。
一枝:一株梅花。
竹丛寒:竹林中的寒冷。
不辞:不介意,愿意。
旁边立:每日站立在旁边。
年末上:每年的最后时刻。
蕊讶:花蕊惊讶于。
粉绡:粉色薄纱。
裁太碎:剪裁得过于细致。
蒂疑:花蒂似乎。
红蜡缀:红色蜡烛点缀。
初乾:刚刚凝固。
香刍:香草。
独酌:独自饮酒。
聊为寿:姑且为之祝寿。
群芳兴亦阑:其他花朵的盛开也失去了兴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梅花二首》其一,描绘了冬季梅花盛开的景象。首句“宿霭相粘冻雪残”写出了雪后清晨,雾气与残雪交融的寒冷氛围,为梅花的出场营造了背景。接着,“一枝深映竹丛寒”描绘了一枝梅花孤傲地挺立在竹林中,显得格外清冷而坚韧。

“不辞日日旁边立,长愿年年末上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爱,愿意每日陪伴,甚至期待每年岁末都能欣赏到它的美丽。接下来两句“蕊讶粉绡裁太碎,蒂疑红蜡缀初乾”,通过比喻,赞美梅花花瓣如精致的粉绸碎片,花蒂似未干透的红蜡,细腻地刻画了梅花的娇嫩和鲜艳。

最后,“香刍独酌聊为寿,从此群芳兴亦阑”以香草自比,独自饮酒为梅花庆祝,暗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超越了常人,同时也感叹随着梅花的凋零,其他花朵的盛景也将随之消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梅花的风姿,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敬仰和独特情感。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淮甸南游

几许摇鞭兴,淮天晚景中。

树林兼雨黑,草实著霜红。

胆气谁怜侠,衣装自笑戎。

寒威敢相掉,猎猎酒旗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淮甸南游

幽胜程程拟遍寻,不妨淮楚入搜吟。

藓莎篱落溪庄静,松竹楼台坞寺深。

数抹晚霞怜野笛,一筛寒水羡沙禽。

腰间组绶谁能爱,时得闲游是此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淮甸城居寄任刺史

扰扰非吾事,深居断俗情。

石莎无雨瘦,秋竹共蝉清。

剑在慵闲拂,诗难忆细评。

寥然独支枕,淮月上山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深居杂兴六首(其六)

松竹封侯尚未尊,石为公辅亦云云。

清华自合论闲客,玄默何妨事静君。

鹤料免惭尸厚禄,茶功兼拟策元勋。

幽人不作山中相,且拥图书卧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