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僮自野田携黄菊二株至轩中感而有作三首(其三)

不沾春色也秾纤,小院疏篱秘靓严。

人比孤花清入圣,天然真味淡非盐。

未须采摘供调药,为嗅馨香置近檐。

落英好护余根在,来岁还看茁玉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家僮从野外带来两株黄色菊花放置于轩中的情景,诗人对这菊花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菊花的形态、色泽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描绘得生动形象。

首句“不沾春色也秾纤”,点出菊花虽不在春天开放,却依然有着浓郁的色彩和纤细的姿态,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接着,“小院疏篱秘靓严”描绘了菊花生长的小环境,小院与疏篱之间,菊花被精心呵护,显得格外美丽庄严。

“人比孤花清入圣,天然真味淡非盐”两句,将人与花进行对比,赞美菊花的高洁与清雅,如同圣人一般,其自然之味淡雅而不失真谛,不同于世俗的咸味,强调了菊花的纯净与高远。

“未须采摘供调药,为嗅馨香置近檐”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认为无需采摘它来作为药物,只需让其香气靠近檐下,就能感受到它的美好。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欣赏。

最后,“落英好护余根在,来岁还看茁玉尖”寄托了诗人对未来菊花再次绽放的期待,希望保护好菊花的根部,来年还能看到它如玉尖般的新芽,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美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漂布架二首(其一)

皎皎亦知尘易染,置身特在半虚空。

素娥罢浴仍余湿,靓女凭高欲御风。

潮翻净练江楼上,雾卷轻绡海市中。

□向太阳蒙一暴,剪裁谁使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漂布架二首(其二)

娟娟素质寄孤标,出浴仙娥湿未销。

弄影自知迎日早,凭虚特觉去尘遥。

将乘灏气晞冰骨,一任轻飔扬舞腰。

移向海傍堪望处,错疑鲛室挂寒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袜架二首(其一)

氄毛水打初成袜,余湿还应待日消。

御冷何辞古下体,负暄早巳托高标。

似随仙舄乘云近,未蹍芳尘去地遥。

却讶缘橦诸佞子,倒投绝足试轻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袜架二首(其二)

袜材温厚剪羔群,绒□初匀湿未熏。

就日且须缘峻木,凌波将不让罗文。

色逃玉磬齐悬簴,影伴仙凫半入云。

终属美人施锦系,画檐风起暂缤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