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美人竹间亭,虚帘空月华。
相思湘江曲,泪竹生斑花。
花开为谁好,花落不复扫。
出户见春风,低头怨芳草。
坐弹五十弦,起视江月残。
愁弦不堪听,手涩金雁寒。
一弹正凄切,再弹转呜咽。
三弹拨幽肠,声乱冰丝结。
西风吹芙蓉,一夜落旧红。
岂知瑶瑟音,能消青镜容。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瑶瑟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感伤的画面。诗中以美人与竹林、月光、湘江、泪竹和斑花相映,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美人独坐竹间亭内,透过虚掩的帘幕,欣赏着空中的月华,心中满是相思之情。她对湘江的思念化作斑驳的竹花,暗示了情感的深沉和哀愁。
接下来,诗人通过花开与花落的自然景象,寓言了美好事物易逝,表达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爱情不再的哀怨。出门见到春风,低头却怨恨起那象征着青春芳华的芳草,更显其内心的失落。
在音乐的描绘上,诗人运用了五十弦的琴声,由最初的凄切到呜咽,再到拨动内心深处的愁绪,仿佛琴弦上的声音凝结成冰丝,形象地传达了主人公的悲凉心境。西风中的芙蓉花一夜凋零,象征着岁月无情,而瑶瑟的乐音虽美,却无法消解主人公因韶华易逝而容貌憔悴的哀愁。
总的来说,《瑶瑟怨》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佳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深沉的相思之情和对青春消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不详
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朝出城南村,策马入荆杞。
村中八九家,烟火自成里。
儿童候晨光,稍稍荆扉启。
四邻务收穫,时复披草语。
眤眤何所云,但言好禾黍。
秋阴结林霏,细雨洒茅室。
牧放止近郊,牛羊不相失。
广园散花林,平畴蔼风日。
长幼不出门,咸知恋俦匹。
喧喧车马中,徒为慕高秩。
悬舆当何时,可使志愿毕。
沉沉古陂水,日暮寒更绿。
隔陂见居人,萝蔓缠草屋。
摘禾留客饭,采薪发秋木。
童稚持竹竿,雨中放鸡鹜。
区区化外国,犹得睹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