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其十)

江左忧佛狸,荆州忌老瞒。

既虞薪下火,又耻泥中蟠。

不虞复不耻,志士宁无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在江东忧虑着北魏的苻坚,荆州人却忌惮着刘备的老谋深算。
既要提防像薪柴下的火星般随时可能的威胁,又耻于像泥中的蛇一样被困无法施展。
对于预料之外的困境和耻辱都不再畏惧,有志之士怎能不发出感叹。

注释

江左:江东地区。
佛狸:北魏君主苻坚的字。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位置。
老瞒:刘备的别称。
虞:预料、担忧。
薪下火:比喻潜在的危险。
耻:感到羞耻。
蟠:盘旋、被困。
志士:有志向的人。
宁:岂、难道。
叹:叹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其十)》。诗中,作者以江左地区对北敌(佛狸)的忧虑和荆州对于年长者的戒备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江左忧佛狸"暗指南方政权对北方强敌的担忧,"荆州忌老瞒"则寓言性地批评社会对老年人的排斥,"薪下火"和"泥中蟠"可能象征着困境或不得志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揭示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既虞复不耻",这里的"虞"和"耻"形成对比,表达出对既有忧虑又无法改变的尴尬,"志士宁无叹"则是对有志之士面对困境发出的深深叹息,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典故和比喻手法,寓言式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体现了魏了翁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公正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其九)

百年狐兔窟,污我黄河流。

槃槃帝王州,仅与瓯脱侔。

秋风壮夫泪,禾黍莽平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其八)

古人为己学,不以遇不遇。

学问思辨行,止定静安虑。

次序固晓然,人情苦伤遽。

形式: 古风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其十二)

南园鼎盛时,纷纷车马迹。

须臾风景异,树老春寂历。

盛衰那可常,此理最明白。

形式: 古风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其四)

南山高崔嵬,草树蔚乔林。

云横日曀曀,蝉鸣谷阴阴。

戛然丹凤咮,为我作好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