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即席和冷泉亭韵

石溜寒泉山色阴,我来本不为花寻。

愿分一滴清泉水,尽涤平生尘垢心。

虚洞迂风桥畔过,急滩泻月水痕深。

襟期难与凡人道,好和沧浪濯足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诗人以独特的情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超然物外、洗涤尘俗的心声。

"石溜寒泉山色阴,我来本不为花寻。"

这一句中,“石溜”指的是溪流在石缝中的流动,“寒泉”则给人以清凉之感,诗人通过“山色阴”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而“我来本不为花寻”表明诗人的来意,并非为了寻常的花卉,而是有更深的追求。

"愿分一滴清泉水,尽涤平生尘垢心。"

这里,“愿分一滴清泉水”表达了诗人对纯净之物的向往,而“尽涤平生尘垢心”则是希望借此洗净一生的尘埃和污秽,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洁净的渴望。

"虚洞迂风桥畔过,急滩泻月水痕深。"

“虚洞迂风”形象地描绘了空旷幽深之处的风声,而“桥畔过”则是行走在桥边的景象。“急滩泻月”表现了急流中水花飞溅,仿佛能洗净一切的力量,“水痕深”则增添了一份深远和永恒。

"襟期难与凡人道,好和沧浪濯足吟。"

这里,“襟期”表达了对某种境界或状态的向往,而“难与凡人道”则是说这种追求不易为常人所理解。“好和沧浪濯足吟”则表现了诗人希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甚至愿意在波涛中漫步,以至于水湿鞋袜,也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泉水等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精神洁净、超然物外情怀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观海潮

凭谁撼得海门开,疑是神兵著力推。

霎地起来银一线,驾山卷起雪千堆。

列江画舫浮天去,几片红旗逐浪回。

毕竟神京钟王气,海神岂为子胥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别中斋杨左丞

孤山久无主,谁伴月昏黄。

归兴西湖动,离情南浦伤。

官清从马瘦,政暇又诗忙。

莫羡和羹事,林逋有暗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寿崇节致语口号

东极承颜肃紫宸,恩醲湛露燕群臣。

香传禁柳鸣球瑟,影颤宫花蔼缙绅。

璀璨祥光三殿晓,怡愉和气万年春。

明朝又纪流虹瑞,更效封人祝圣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京庠校文和同考官

文堂翕聚众星明,剖蚌扬沙著意精。

幸执楮毫陪末席,敢将文字品诸生。

烘堂莫共赓酬笑,彻夜惟闻倡叹声。

要使西昆文体变,欧公不怕咈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