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湘道士潘静素抱琴南来予方谪居远屏郊外如逃虚中每佳辰良夜风清月明对脩竹俯清池必快作数弄如是几年今将北还旧隐索诗为别屡请而不懈因歌而送之

道人南来冒炎酷,云水生涯寄枯木。

嗟予久堕魑魅群,黎唱蛮歌耳根熟。

深林迥静啸鸺鹠,雨湿天阴闻鬼哭。

君来为我一挥手,洗尽胸中尘万斛。

伯牙师涓死已久,此声欲绝君能续。

快弹初作鸾凤鸣,忽如啼乌集华屋。

吟猱抑按神气闲,流水涓涓赴幽谷。

夜深馀响应霜钟,朝来吟对萧萧竹。

静中最喜读书声,妙响琅然振寒玉。

要知心与古人会,不务新奇誇俚俗。

浩歌别我出门去,潮回风便难追逐。

道人来时湘水浑,道人归去湘江绿。

湘灵抱琴待君来,月明莫向江头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潘静素的道人南行至炎热之地,以云水生活自适,寄身于枯木之间。诗人李光自述久居恶境,听惯了野蛮人的歌声,表达了对道人清雅生活的向往。道人来访,挥琴一曲,洗净诗人胸中尘埃,如同伯牙与师涓的音乐传承,让诗人感受到心灵与古人心意相通的美妙。琴声时而如鸾凤和鸣,时而似啼鸟聚集华屋,神韵自在,流水潺潺,回响在幽谷之中。夜晚琴声与霜钟相应,清晨则与萧萧竹声相伴。诗人最喜在静谧中读书,琴声朗朗,犹如寒玉振响,传达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诗中强调了与古人精神的共鸣,而非追求新奇世俗的表面形式。最后,道人即将北归,留下琴声与诗人为别,湘水从浑浊变为清澈,湘灵怀抱古琴等待道人的归来,月明之夜,诗人劝道人不要在江边停留过夜,寓意着道人离去后,留下的是纯净与美好的回忆。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赠裴道人

道人今年七十六,问我修行惟绝欲。

密栽涩勒当疏篱,旋辟荒榛结茅屋。

不抄书,不看读,宴坐凝然常瞑目。

夜深频咽玉池泉,晨起随缘饱藷粥。

甘脆肥浓腐我肠,巧笑蛾眉真鸩毒。

蛮烟瘴雾隘空虚,谨守药炉谁敢触。

我爱裴君道机熟,过我玄谈已超俗。

三峰顶上少人行,百尺竿头防失足。

世人那识天地根,往来绵绵无断续。

嗟予流转海南村,智者方明祸中福。

君不见庞道蕴,尽将活计沈湘江,自织箍篱供口腹。

又不见成都市上严君平,终日垂帘唯卖卜。

王侯蝼蚁同丘墟,学道从来贵幽独。

蚌生珠,石含玉,看我丹成跨鸿鹄。

马蹄去去稳着鞭,关山路永多坑谷。

形式: 古风

成氏园

泰和坊外成家园,花木幽茂泉涓涓。

竹篱茅舍称野逸,平坡细径遥相连。

青松翠竹晚色净,红蕉素槿秋争鲜。

幽禽颉颃树蒙密,古木夭矫藤交缠。

嗟予与子成二老,登山临水追少年。

幕中群彦尽豪俊,小儿亦许依红莲。

焚香隐几如逃禅,一枰胜负聊欣然。

谁云岭南瘴疠地,城西一壑吾欲专。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四月十七夜观月成咏

晓来新过雨,天宇肃以凉。

横空跨綵虹,物被五色光。

夜久群动息,月出东南方。

团团叶间露,皎皎瓦上霜。

四月未全热,清飙吹我裳。

新桥跨长堤,下有百里江。

月色万古在,江流自奔忙。

谁呼谪仙人,被发下大荒。

对月哦汝诗,临流饮我觞。

夜景信奇绝,兹游固难忘。

天地多变态,况乃魑魅乡。

不如坐待赫日射屋梁,妖禽孽狐都走藏。

形式: 古风

玄珠吟

黄帝曾游赤水北,遗了玄珠无处觅。

我今偶到海南村,烦恼泥中亲拾得。

珠体圆明光滴沥,流转根尘人不识。

只在寻常动用中,未见争知吾不失。

吁嗟世人空费力,欲见此珠须目击。

要令心息每相依,密密护持防六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