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珠吟

黄帝曾游赤水北,遗了玄珠无处觅。

我今偶到海南村,烦恼泥中亲拾得。

珠体圆明光滴沥,流转根尘人不识。

只在寻常动用中,未见争知吾不失。

吁嗟世人空费力,欲见此珠须目击。

要令心息每相依,密密护持防六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玄珠吟》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探讨了对内在智慧(即“玄珠”)的追求与发现过程。

开篇以黄帝游历赤水北,遗失玄珠的故事引入,象征着人类对于真理或内在智慧的追寻往往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诗人随后转而描述自己偶然间在海南村的泥土中找到了这颗象征智慧的“玄珠”,这一情节寓意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不经意间就能触及到深藏的智慧。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玄珠”的特质——其体态圆润明亮,光芒四射,却常被世人忽视,隐匿于平凡之中。诗人强调,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外在的显赫或高深,而是在于其内在的流动性和普遍性,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指出世人往往徒劳地寻找外在的真理或智慧,而实际上,真正的发现需要通过内心的观察和体验来实现。他呼吁人们应当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与呼吸相依,细心守护这份内在的智慧,以防外界的干扰与诱惑将其夺走。

整体而言,《玄珠吟》通过寓言的形式,深刻地探讨了智慧的本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鼓励读者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通过内心的力量去发现并守护真正的智慧。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可叹

金陵失守何匆匆,敌兵烧我天子宫。

守臣顶香率父老,开门罗拜惟鞠躬。

翠华遥遥遵海道,汉家诏令不得通。

外交内应俦与邺,所在州县皆望风。

坐观岂但宣抚望,降夷亦有丞相充。

山巅水涯多白骨,迩来十室九已空。

权臣悍将恣吞噬,剥肤椎髓方称雄。

敌来拥兵保妻子,敌去奏捷希侯封。

城狐社鼠争附会,浙部复产勔与冲。

纷纷馀子何足数,我视文举真如龙。

形式: 古风

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其一)

老农麦熟还忍饥,蚕妇见丝翻泪垂。

耕田辛苦竟何补,长安游手多轻肥。

良牧忧晴复忧雨,咄咄书空应自语。

皇天于物无偏颇,不须怨嗟梅雨多。

形式: 古风

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其二)

赤子既迫寒且饥,异时严警如边垂。

弃捐沟壑死锋镝,有如秦越视瘠肥。

公来随车霈灵雨,织妇耕农闻好语。

爱民戢吏政不苛,兵兴敢避科徭多。

形式: 古风

坐忘吟

我闻天台坐忘仙,清虚石壁留真诠。

长生要妙止一篇,林间宴坐心超然。

壁观无异达磨禅,系念一处离葛缠。

真人秘语岂浪传,谷神玄牝常绵绵。

咽津纳息归丹田,溯流直上朝泥丸。

下灌舌底生玉泉,身轻超脱如蜕蝉。

御风骑气追偓佺,神游八极俯仰间。

度人济物功行圆,要看白日见青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