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笋舆行处及春回,石里横斜亦见梅。
路细山长愁欲绝,可怜一笑向人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路行走,偶遇梅花的景象。"笋舆行处及春回"表明春天已经到来,山路上长满了新鲜的竹笋,自然界生机勃勃。"石里横斜亦见梅"则写出了诗人在崎岖的山路中发现梅花的意外之美,这里的“横斜”形象地描绘出梅枝在石缝间探头望气的姿态,显示了梅花傲寒独立的一面。
接着两句"路细山长愁欲绝, 可怜一笑向人开"则转而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诗人行走于细长蜿蜒的山路上,心中充满了愁绪,但当他看到那梅花时,却不禁露出了微笑。这份微笑,是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同时也是对自然界赋予生命无声鼓舞的感激。
此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山路与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艺术创造,更透露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白雾苍烟暗九秋,殷床金吼抱山楼。
为霖未必浑三日,似有闲云伴我留。
雨华随步到天关,远目才分缭绕山。
风马不驰前景断,更于何地觅无还。
香断寒炉古庙空,金毛一去了无踪。
分明曾得真消息,犹有参天十万松。
三苏岩壑连云秀,二士门庭匝地新。
带雨山光无限思,一时分付镜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