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雨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深意的画面。首句“风雨坐前楹”,写诗人身处风雨之中,静坐堂前,显示出其内心的平静与坚韧。接着,“关关双鸟鸣”以鸟儿的叫声增添了生动的自然元素,仿佛在低语着时光的流转。
“正当落花处,更作送春声”两句,通过落花和鸟鸣,寓言了春天的消逝,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哀伤,而是从自然中领悟到“大化归无极”的哲理,即世间万物都在生生不息的变化中,回归于无限的宇宙之中。
最后两句“斯人乐久生,不知川上水,东逝几时停”,诗人表达出对长久生活的向往,同时又意识到生命的流动性和不可逆性,如同江水东流,无法阻挡。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接纳和对永恒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的人生观。
整体来看,《雨坐》是一首寓言哲理的诗,借景抒怀,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