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谟许送河鲤未至戏督以诗

浮蛆琰琰动春醅,张仲临津许鲙材。

盐豉欲催莼菜熟,霜鳞未贯柳条来。

日晴鱼网应曾晒,风软河冰必暂开。

莫误晓窗占食指,仍须持取报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春水中的浮萍轻轻摇曳,像是在邀请张仲前来品尝鲜美的鱼片。
盐豉的香气似乎催促着莼菜快快煮熟,但还未见鱼儿跃出水面穿过柳条的缝隙。
天气晴朗,想必鱼网已经晾晒过,河冰在微风中暂时融化。
不要错过早晨观察手指纹路预测丰收的机会,还要记得拿报纸回家继续关注时事。

注释

浮蛆:形容春天水面漂浮的植物,如浮萍。
春醅:春天的新酿米酒。
张仲: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虚构人物。
鲙材:指新鲜的鱼肉,适合做生鱼片。
盐豉:咸豆豉,调味品。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可做菜肴。
霜鳞:比喻鱼的鳞片,暗示鱼儿。
柳条:河边的柳树,常用来形容鱼儿跃出水面。
鱼网:捕鱼工具。
晓窗:清晨的窗户。
食指:古人认为食指的指纹纹路变化预示丰收。
报章:报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场景,诗人黄庭坚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张仲谟许诺赠送河鲤的期待之情。首句“浮蛆琰琰动春醅”形象地写出河水中的微生物在春酒中翻动,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鲤鱼的鲜活。次句“张仲临津许鲙材”直接点出友人承诺的馈赠,表达对美食的期待。

第三句“盐豉欲催莼菜熟”进一步渲染氛围,想象着鲈鱼(莼菜)与河鲤相伴的美味,盐豉的香气仿佛催促着佳肴的完成。第四句“霜鳞未贯柳条来”则通过“霜鳞”形容河鲤的鳞片如霜,尚未到捕获的时节,暗示了等待的耐心。

第五、六句“日晴鱼网应曾晒,风软河冰必暂开”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晴朗的阳光使得捕鱼的渔网需要晾晒,而微风吹过,河面的薄冰也暂时消融,为河鲤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最后一句“莫误晓窗占食指,仍须持取报章回”提醒友人别忘了早晨的约定,表达了对河鲤到来的迫不及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日常生活的闲适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美食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期待和享受。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李濠州挽词二首(其二)

礼数最优徐孺子,风流不减谢宣城。

那知此别成千古,未信斯言隔九京。

落日松楸阴隧道,西风箫鼓送铭旌。

善人报施今如此,陇水长寒呜咽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李濠州挽词二首(其一)

循吏功名两汉中,平生风义最雍容。

鱼游濠上方云乐,鵩在承尘忽告凶。

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

百年穷达都归尽,淮水空围墓上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社日奉寄君庸主簿

花发社公雨,阴寒殊未开。

初闻燕子语,似报玉人来。

遮眼便书册,挑聋欺酒杯。

传声习主簿,勤为拨春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秀江亭

因循不到此江头,匹马黄埃三十秋。

旧舍只今人共老,清波常与月分流。

羡君潇洒成佳趣,感我凄凉念旧游。

沽酒买鱼终不负,何时相与泛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