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其一)

宿莺啼,乡梦断。

春树晓朦胧,残灯和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

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翻译

夜莺的啼声让我从思乡的梦中惊醒。
清晨的树林雾气蒙蒙,残留的灯火熄灭在红色的窗棂后,屏风后的人在说话。
香气已经消散,灯火也已熄灭。
忽然想起去年离别的场景,我在石城花雨中倚着江边的楼阁,水面上是载着我的木兰舟。

注释

宿莺:夜晚栖息的黄莺。
乡梦:思乡之情,家乡的梦。
晓:早晨。
朦胧:薄雾弥漫,模糊不清。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和烬:与灰烬混合,指灯快要熄灭的状态。
朱栊:红色的窗户或门框。
人语隔屏风:人的交谈声隔着屏风传来。
香已寒:香炉中的香已经燃尽,温度降低。
灯已绝:灯火完全熄灭。
石城:这里可能指代有石头城墙的城市,或者景色如石的山城。
花雨:花瓣飘落如雨。
倚江楼:靠在江边的楼房。
波上木兰舟:木兰舟在水波上漂荡,木兰舟是一种装饰华丽的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后的哀愁与怀念之情。"宿莺啼,乡梦断"两句,以莺鸟的啼叫和断梦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情境。"春树晓朦胧"则是对早春景色的描写,"朦胧"一词渲染了淡淡的春意,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迷离感。

"残灯和烬闭朱栊"中的"残灯"暗示了夜已深,"和烬"则是对灯火即将熄灭的形容,而"闭朱栊"则是在强调室内之静谧。接下来的"人语隔屏风",通过隔着屏风传来的隐约人声,更增添了一份幽深和孤寂。

"香已寒,灯已绝"两句,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凄凉感。"香"可能指的是熏香或是室内的香气,而"灯"则是前文中提到的那盏即将熄灭的灯火。它们共同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最后两句"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石城花雨倚江楼"画面生动,传递出一段往事,而"波上木兰舟"则是对那离别时刻的一种记忆定格。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离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97)

冯延巳(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字:正中
  • 籍贯: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 生卒年:903--960

相关古诗词

喜迁莺(其二)

雾濛濛,风淅淅。

杨柳带疏烟,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绵。

燕初飞,莺已老。

拂面春风长好,相逢携酒且高歌,人生得几何。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虞美人

画堂新霁情萧索,深夜垂珠箔。

洞房人睡月婵娟,梧桐双影上朱轩,立阶前。

高楼何处连宵宴,塞管吹幽怨。

一声已断别离心,旧欢抛弃杳难寻,恨沉沉。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一)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

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搴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

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二)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

秪知长作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秪有珠帘卷。

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