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济源府先寄姜明府

识君风概有三堂,别后频惊鬓有霜。

经耳万端人事近,动心千里客途长。

读书学剑全相误,临水登山独未忘。

路入济源牵赋咏,此行真发鄙夫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宋朝刘季孙所作的《将至济源府先寄姜明府》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即将到达济源府前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

首联“识君风概有三堂,别后频惊鬓有霜”,诗人回忆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感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这里“三堂”可能寓指多次会面或深厚的情谊,而“鬓有霜”则形象地描绘出岁月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颔联“经耳万端人事近,动心千里客途长”,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旅途遥远的感慨。无论是身边发生的小事还是远方的牵挂,都让人心绪难平。这句中的“万端人事”和“千里客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展了情感的广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颈联“读书学剑全相误,临水登山独未忘”,诗人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选择,或许在读书与习武之间有所迷茫,但面对自然美景时的那份纯粹与热爱却始终未曾改变。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的永恒魅力以及个人情感的真挚。

尾联“路入济源牵赋咏,此行真发鄙夫狂”,诗人即将踏入济源府,心中涌起创作的冲动,仿佛要借此表达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赋咏”不仅指诗歌创作,也暗含着诗人对新旅程的兴奋与憧憬,“鄙夫狂”则以自谦之词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旅程的热烈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间、自然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5)

刘季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

  • 字:景文
  • 籍贯: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1033~1092

相关古诗词

郑令狐明府

行当腊候晚,共惜岁阴残。

闻道巴山远,何如蜀路难。

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

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早发承甫馆寄登州待制

水亭潇洒离尘开,一醉扁舟载月回。

马首西归怀底事,只随晓日望蓬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赠贾收处士十韵

君家霅溪上,日食霅溪鱼。

无钱买钓艇,貌古常有馀。

遇人喜谈笑,贳酒日不虚。

浩歌出尘表,白鸟来徐徐。

清风入窗牖,散乱床头书。

有琴坏徽轸,渊明意何如。

我欲脱尘网,筑室邻君居。

有地植松竹,有水种芙蕖。

作诗赋生理,起居当和予。

相顾可忘老,醉饱遗君诸。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赠朱象先处士十韵

前身应画师,摩诘初自许。

咫尺论万里,宰也少陵与。

朱翁趣岂凡,山水忘羁旅。

晴窗布风云,夏木回炎暑。

坐来摧虎头,兴尽秃鸡矩。

况其尘外怀,出门皆胜侣。

一画不轻付,俗子吾避汝。

能令希世迹,千载得处所。

斯人定何如,箧有东坡语。

画以适其意,能文不求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