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不可扫(其一)

此夜一轮满,骚情不奈秋。

月非人可扫,人与月俱愁。

素魄凭谁问,寒光为底留。

拟随风叶去,还似雪花浮。

竹影摇仍在,波明散未收。

嫦娥如戏我,移照读书楼。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以月色为主题,描绘了诗人面对满月时的复杂情感和对月色的深刻感悟。首句“此夜一轮满”直接点出月圆之夜的景象,引出下文对月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骚情不奈秋”,诗人将个人的情感比作“骚情”,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深沉,暗示了内心的忧郁与感伤。接下来的“月非人可扫,人与月俱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月与人的共同愁绪,月虽静美,却也难以摆脱愁苦,人与月相映成趣,共同承载着无尽的忧思。

“素魄凭谁问,寒光为底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愁绪,月光如同纯洁的魂魄,无人能问其归宿,寒光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却又不知为何而停留。这里不仅描绘了月色的凄清之美,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拟随风叶去,还似雪花浮”两句,诗人想象自己随着落叶飘零,又仿佛雪花般轻盈地漂浮,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竹影摇仍在,波明散未收”描绘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象,竹影摇曳,水面波光粼粼,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波动与平静并存。

最后,“嫦娥如戏我,移照读书楼”一句,诗人将自己与传说中的嫦娥联系起来,仿佛嫦娥在戏弄他,将月光移至读书的楼阁之上,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孤独与寂寞的自我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色不可扫(其二)

皓色一轮满,吟看独倚楼。

伊谁能扫月,使我不悲秋。

处处寒光共,娟娟素魄浮。

竹知空弄影,帚岂解驱愁。

露重应徒洒,云行却暂收。

谁疑门外雪,谩欲课苍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天际识归舟

日夕思天际,悠悠半掩扉。

扁舟缘底急,注目识君归。

帆外残鸦去,云边一叶飞。

立须兰棹至,细认藁砧非。

偻指思江路,牵儿上钓矶。

入门相劳问,赊酒趁鲈肥。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饮酒拜浪婆

对饮敲铜斗,声声应浩歌。

频斟江上酒,亟拜浪中婆。

深浅倾浮蚁,低回舞短蓑。

白头高似屋,素袜想凌波。

江远如神在,杯长奈我何。

却怜独醒客,憔悴赋湘娥。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鹤引洗衣僧

独捲袈裟去,禅房半掩扉。

僧行随鹤影,鹤引洗僧衣。

振翼寻仙路,牵裳上钓矶。

老缁轻濯濯,白鸟亦依依。

浣涤元无垢,叮咛莫浪飞。

茶烟休更避,相伴月中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