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曾二丈仲成(其二)

忆拜冰壶日下时,先君未老我方儿。

庭闱一閟成今昔,世路重来太险巇。

风义肯忘三益友,姓名愿入八哀诗。

遗孤么么何能报,泉下幽魂傥有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回忆起在冰壶日下的日子,那时父亲还未老去,我还是个孩子。
家庭的欢乐如今已成为过去,世间的道路再次走来显得如此艰险。
我怎能忘记那些情谊深厚的朋友,但愿我的名字能列入哀悼他们的诗篇。
对于留下孤儿的我,该如何报答,如果地下有知的亡父能听到。

注释

冰壶日下:形容清冷明亮的景象,可能指夏日傍晚或冬季阳光透过冰的景象。
先君:指已故的父亲。
庭闱:家庭,庭院。
閟:关闭,这里指家庭的欢乐不再。
险巇:形容道路崎岖,比喻世事艰难。
三益友:指对自己有益的朋友,通常指志同道合、品德高尚的人。
八哀诗:古代诗歌体裁,用于哀悼逝者的诗篇。
遗孤:失去父母的孤儿。
泉下幽魂:指去世的人,这里指亡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作品,名为《上曾二丈仲成(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怀念过去与先君拜冰壶时的情景,那时候先君尚未年老,而自己还只是一个孩子。庭院之间已成往事,世路更替,重回旧地感到困难险峻。

诗中提到“风义肯忘三益友”,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不变的承诺。而“姓名愿入八哀诗”则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被记入哀悼之诗,表明自己对先君、故人或逝去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遗孤么么何能报,泉下幽魂傥有知”,诗人在问如何才能报答孤儿的恩情,同时也在询问那些亡灵是否知道现世间的人们还在思念他们。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和对往昔时光的深切怀念。

王之望的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回顾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生命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上曾二丈仲成(其三)

患难馀生二十年,一身孤苦百忧缠。

文章昔谓古可到,踪迹今为人所怜。

憔悴形容勋业镜,归依空寂祖师禅。

不孤虽有山公在,恐逐龙舒下九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上曾二丈仲成(其一)

湖海元龙气尚豪,笑谈谁料已霜毛。

文章家法西京在,兄弟才名北斗高。

欲取功名酬老大,岂将州县叹徒劳。

登坛不独风骚将,出幕他年看节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与同舍游净明是日大寒予独乘马诸公以孟浩然相戏以其乡人故也关丈有诗次韵

惨淡阴风暗广川,冲寒直到白云边。

寒驴苦忆长安道,古寺深行小有天。

岘首诗人穷入画,孤山处士句堪传。

疑君便是林君复,妙字清题故宛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大龙湫

瀑水传闻旧壮哉,飞流亭下久徘徊。

玉龙鳞甲寒犹蛰,银汉波澜冻未开。

斜日湫潭微溅雨,深冬天地不鸣雷。

斯游未快平时意,更拟他年得得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